大家好,小太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筆記本硬盤技術詳解教程,筆記本硬盤技術詳解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筆記本電腦硬盤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特定磁性顆粒的極性來記錄數據。
磁頭在讀取數據時,將磁性粒子的不同極性轉換成不同的電脈沖信號,然后利用數據轉換器將這些原始信號變成計算機可以使用的數據。
寫操作正好相反。
此外,硬盤中還有一個存儲緩沖區,用于協調硬盤和主機之間的數據處理速度差異。
因為硬盤的結構比軟盤復雜,所以它的格式化也比軟盤復雜,包括低級格式化、硬盤分區、高級格式化、文件系統建立等。
硬盤上電正常工作后,利用控制電路中的MCU初始化模塊完成初始化。
此時,磁頭位于磁盤的中心。
初始化后,主軸電機啟動并高速旋轉,裝載磁頭的小車機構移動,將浮動磁頭放置在磁盤表面00個通道,處于等待命令的啟動狀態。
當接口電路接收到計算機系統的指令信號時,通過前置放大器控制電路驅動音圈電機發出磁信號。
根據感知電阻變化的磁頭,正確定位磁盤數據信息,對接收到的數據信息進行解碼并通過放大控制電路傳輸到接口電路,反饋到主機系統完成命令操作。
當硬盤操作的斷電狀態結束時,浮動頭在反力矩彈簧的作用下停留在盤面的中心。
二、筆記本硬盤的結構(1)筆記本硬盤的尺寸受筆記本電腦尺寸的限制,筆記本硬盤不能做得很大。
17.5毫米是它的極限。
第一代產品出來的時候,厚度17mm可以組裝的型號很少,發熱量和噪音都太高。
在第二代產品中,硬盤廠商將這一厚度降低到了12.5mm,12.5mm可以讓4200轉的硬盤順利裝入普通筆記本電腦,但對于筆記本電腦向超薄、輕薄方向發展的趨勢卻無能為力。
近兩年來,12.5mm筆記本硬盤產品逐漸被9.5mm筆記本硬盤產品所取代。
這為輕型筆記本電腦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不過這只是厚度的變化,外觀并沒有變化。
它們仍然是2.5英寸硬盤。
也就是說,它們的磁盤大小都一樣。
在2.5英寸9.5毫米硬盤大行其道的時候,1.8英寸硬盤悄然進入人們的視線。
2002年初,東芝推出了兩款劃時代的1.8英寸內置硬盤產品:MK1003GAL和MK2003GAH。
MK1003GAL容量10G,一張盤,厚度只有5mm。
然后其他廠商也生產了自己的1.8寸產品。
可以說目前1.8寸筆記本硬盤的技術已經成熟。
為超輕筆記本電腦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2)記住電腦硬盤接口。
硬盤接口一直是人們關心的技術。
隨著筆記本電腦其他配件(如CPU、內存、顯示器等子系統)性能的飛速發展,硬盤的接口傳輸速率越來越顯示出其在整個計算機系統中的瓶頸效應,硬盤接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硬盤接口包括電源接口和數據接口,其中電源插座與主機電源相連,為硬盤供電;數據接口是硬盤數據和主板控制器之間的紐帶,根據連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IDE(集成驅動電子)和EIDE接口。
現在所有的筆記本硬盤都采用IDE(集成驅動電子)接口技術,實際上是指將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盤驅動器。
我們經常稱之為IDE接口,也叫ATA(高級技術附件)接口。
現在PC用的大部分硬盤都是IDE兼容的,尤其是筆記本。
通過將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減少了硬盤接口中的電纜數量和長度,增強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并且硬盤變得相對 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IDE接口不斷推出各種新的技術指標ATA-1-ATA-4直至最新的串行ATA接口(即SerialATA)。
ATA-4(包括四個技術標準:UltraATA、UltraDMA、UltraDMA/33和UltraDMA/66)將PIO-4下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提高了一倍,達到33MB/66。
它還引入了一種新的總線占用技術,利用PC機的DMA通道來減輕CPU的處理負荷。
使用Ultra-ATA需要一個空閑的PCI擴展槽,其中UltraATA/66(UltraDMA/66)是目前主流筆記本硬盤采用的接口類型,其最大外部數據傳輸速率為66.7MB/s,新的SerialATA(串行ATA)是Intel公司采用的接口類型。
顧名思義,它以連續串行的方式傳輸數據,同一時間點只能傳輸一位數據。
這種方法可以減少接口的管腳數,所有的工作都可以用四個管腳完成(第一個管腳發送,第二個管腳接收,第三個管腳上電,第四個管腳接地)。
這可以減少功耗和發熱。
最新的硬盤接口類型ATA-100是串行ATA,這是最初的規范。
它支持的最大外部數據傳輸速率為100MB/s3)筆記本電腦硬盤磁頭硬盤技術的升級。
最重要的技術之一是磁頭技術。
磁頭是硬盤技術中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環節,實際上是集成技術制作的多個磁頭的組合。
它采用非接觸式頭盤結構,通電后在高速旋轉的盤面上飛行。
飛行高度間隙僅為0.1m~0.3m,可以獲得非常高的數據傳輸速率。
目前,轉速為5400轉/分的硬盤的飛行高度都低于0.3m,以便于讀取高信噪比的大信號,并提供數據傳輸和存儲。
現在硬盤的單盤存儲一般都在10GB以上,最高的單盤存儲已經達到了20GB。
在未來,硬盤的每盤存儲量將繼續增加。
對于每盤存儲,與之直接相關的技術是磁頭技術。
磁頭技術越先進,硬盤的每盤存儲量就越高。
因為筆記本硬盤密度太小,連數據都是寫在轉軸中心附近,所以需要在磁盤附近安裝一個裝置來放置磁頭。
所以筆記本硬盤在讀盤的時候會發出‘咔嚓,咔嚓’的聲音,其實是‘落地’。
但是,這種設計也帶來了一些好處。
硬盤不工作時,由于磁頭遠離磁盤,磁頭不會因震動而刮傷磁盤。
最早的磁頭是由鐵磁材料制成的,無論是磁頭的感應靈敏度還是精度都不理想,所以早期硬盤的每盤存儲量很低。
當磁盤數量較低時,硬盤的總容量受到很大限制,因為一個硬盤封裝的磁盤數量非常有限(目前一個硬盤封裝的磁盤數量一般為3-5個)。
同時早期使用的磁頭體積也較小,使得早期的硬盤體積相對較大,給用戶帶來了明顯的不便。
1979年發明了薄膜磁頭,使進一步縮小硬盤體積、增加容量、提高讀寫速度成為可能。
然后在80年代后期,IBM對硬盤的發展做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貢獻,就是開發了MR(磁阻磁頭),磁阻磁頭技術。
磁阻的工作原理是磁阻效應,其核心是一塊金屬材料,其電阻隨著磁場的變化而變化。
磁阻元件連接到一個非常靈敏的放大器,可以測量微小的電阻變化。
所以后期的MR技術可以增加記錄密度來記錄數據,增加單盤的容量,也就是硬盤的最高容量,提高數據傳輸速率。
PRML(部分響應最大似然)讀取技術,可以使磁盤存儲更多的信息,即增加容量,同時可以有效提高數據讀取和數據傳輸速率。
20世紀90年代,IBM將MR磁頭技術應用于3.5英寸和2.5英寸硬盤,使普通電腦用戶使用的硬盤容量首次達到1GB。
從此,我們使用的硬盤容量進入了 然后GMR(巨磁阻)磁頭技術出現了。
GMR是IBM在MR技術基礎上成功開發的新一代磁頭技術。
是最新的磁頭技術,GMR磁頭技術應用于現在生產的所有硬盤。
GMR磁頭和MR磁頭一樣,都是利用特殊材料的電阻值隨磁場變化的原理來讀取磁盤上的數據。
而GMR磁頭采用了磁阻效應更好的材料和多層薄膜結構,比MR磁頭更靈敏。
同樣的磁場變化可以引起更大的電阻值變化,實現更高的存儲密度。
現有MR磁頭的磁盤密度可以達到每平方英寸3GB-5GB(千兆位每平方英寸),而gMR磁頭可以達到每平方英寸10gb-10gb。
目前GMR磁頭處于成熟期。
在未來幾年內,它將逐漸取代MR磁頭,成為最受歡迎的磁頭技術。
GMR對信號變化的靈敏度比MR高,這樣可以使硬盤的每盤存儲量更高。
目前最新的磁頭技術是第四代GMR磁頭技術。
此外,磁頭的驅動機構由音圈電機和磁頭驅動小車組成,新型大容量硬盤還具有高效的防振機構。
高精度輕型磁頭驅動機構能夠正確驅動和定位磁頭,在短時間內準確定位系統命令指定的磁道,保證數據讀寫的可靠性。
(4)筆記本電腦硬盤電機在硬盤中,與磁頭技術同樣重要的另一項技術是電機技術,它直接影響硬盤的速度。
流體動力軸承(FDB)電機于1996年首次推出,目前已達到第三代技術。
流體動力軸承馬達使用粘膜流體含油軸承,用油膜代替滾珠。
這樣可以避免金屬表面的直接摩擦,把噪音和溫度降到最低;同時,油膜能有效吸收震動,提高抗震能力;可以減少磨損,延長使用壽命。
這樣,FDB有效地降低了震動和噪音,增強了抗震動能力,延長了硬盤的使用壽命。
目前最快的筆記本硬盤是7200轉,而主流速度是4200轉。
目前主軸速度快的硬盤是希捷公司推出的獵豹X15(捷豹X15系列),其主軸電機轉速高達15,000rpm。
目前主流的IDE硬盤速度是7200rpm,而主流的SCSI硬盤速度是10,000rpm。
可見筆記本硬盤由于先天的影響,速度不可能太快。
隨著電機技術的發展,直接由硬盤主軸轉速的提高來驅動,決定了硬盤的尋道時間。
當然,在提高硬盤主軸轉速的同時,還要考慮硬盤的發熱量和震動,以及硬盤的工作噪音。
因此,電機技術直接決定了硬盤的轉速、工作溫度和工作噪音。
(五)筆記本電腦硬盤材料1。
盤片材料一般來說,早期硬盤的盤片都是用塑料材料作為盤片基體,然后在塑料基體上涂上磁性材料,形成硬盤的盤片。
后來才開始使用鋁作為硬盤的基板。
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的IDE硬盤都采用鋁作為硬盤的基板。
使用玻璃材料作為基板是最新的硬盤技術。
玻璃材質可以讓硬盤光滑,堅固度更高,硬盤高速旋轉時玻璃材質穩定性更高。
IBM是使用玻璃作為硬盤基板的先驅,富士通筆記本硬盤也有相應的玻璃產品。
2.筆記本硬盤外殼筆記本硬盤外殼只是薄薄的一層鐵,用來彎曲變形,而臺式機硬盤是厚金屬,不容易變形。
硬盤之所以用很薄的材料,是為了讓筆記本硬盤更輕。
硬盤在使用時,不要用力按壓或在表面放置重物,這樣會使磁頭離磁盤太近,造成磁盤劃傷。
(六)筆記本電腦硬盤的其他部件1。
前置控制電路前置放大電路控制磁頭感應信號、主軸電機調速、磁頭驅動和伺服定位等。
由于磁頭讀取的信號較弱,將放大電路密封在腔內可以減少外界信號的干擾,提高操作指令的準確性。
2.控制電路板大多焊接有貼片元件,包括主軸轉速控制電路、磁頭驅動及伺服定位電路、讀寫電路、控制及接口電路等。
電路板上還有一個高效的單片ROM芯片,其固化的軟件可以完成硬盤的初始化、通電啟動主軸電機、初始尋道定位、故障檢測。
電路板上還安裝了不同容量的緩存芯片。
3.固定蓋板是硬盤的面板,標有產品型號、產地、設定數據等。
并與底板結合形成一個密封的整體,保證硬盤和機構的穩定運行。
固定蓋板和盤體側面還設有安裝孔,便于安裝。
3.筆記本電腦硬盤的三個重要技術指標1。
硬盤轉數是衡量筆記本電腦硬盤性能的一個重要參數,即硬盤的讀取速度,對筆記本電腦的性能和速度也有重要影響。
目前臺式機系統硬盤速度7200轉,至少5400轉。
但筆記本硬盤無法使用高速電機,大部分轉速仍在5400轉以下,這也是筆記本硬盤長期只有4200轉的原因。
這主要是因為筆記本電腦硬盤面臨的兩個致命問題——散熱和振動。
在更徹底的解決方案之前,廠商不得不犧牲性能,降低硬盤速度。
奔騰II和奔騰III出現后,為了提高硬盤速度,IBM試圖推出第一款5400轉的筆記本硬盤:旅行之星25GS。
該產品每盤存儲5GB,5盤10頭,512KB緩存,ATA33/66接口。
2001年上半年,第三代IBM5400硬盤Travelstar問世48h。
與前兩代相比,除了每盤存儲升至12GB、接口采用ATA100外,還采用了液體軸承(FDB)技術,有效控制了48H高熱和噪音。
在這一點上,5400轉硬盤是真正成熟的。
目前5400轉一直是大多數筆記本發燒友追求的目標。
而硬盤廠商早已推出7200轉筆記本專用硬盤,接近臺式機硬盤水平,新技術的采用使其在抗震節能方面表現突出。
2.硬盤容量硬盤容量是硬盤可以存儲的最大數據量。
雖然由于單位密度的增加,筆記本電腦硬盤的容量有所增加,但與已經達到200GB和250GB的臺式電腦相比,筆記本電腦硬盤的容量仍然相差甚遠。
筆記本電腦的硬盤除了尺寸更小、磁盤更少的要求外,容量也比臺式電腦小很多,包括功耗、耐用性、抗震性、成本。
在筆記本電腦的存儲設備上,目前主流產品的硬盤都在20G到40G之間。
隨著80GB硬盤的推出,筆記本電腦將開始配備更多的存儲空間。
3.硬盤緩存硬盤緩存的作用類似于CPU中的一級和二級緩存。
主要用于緩解速度差異,實現數據預存取等。
硬盤的數據緩存也隨著硬盤的不斷發展而不斷增加。
早期硬盤的數據緩存只有128KB甚至更小,而2MB的數據在當時的高端SCSI硬盤上才能看到。
當接口技術已經發展到相對成熟的階段,緩存的大小和速度是直接關系到硬盤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
緩存是硬盤與外部總線交換數據的地方。
硬盤讀取數據的過程是把磁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然后通過緩存一次又一次的填充和清空,按照PCI總線的周期一步一步的發出去。
可見緩存的作用非常重要。
目前主流硬盤的緩存主要是2MB-8MB。
一般其類型為EDRAM或SDRAM,目前以SDRAM為主。
根據書寫方式的不同,分為直寫式和回寫式兩種。
當讀取硬盤數據時,系統首先檢查請求指令,看所需數據是否在緩存中,如果是,緩存發送響應數據。
這個過程叫做hit。
這樣,系統就不必訪問硬盤中的數據。
因為SDRAM比磁介質快得多,所以加快了數據傳輸的速度。
回寫意味著當數據寫入硬盤時,也會在緩存中進行搜索。
如果找到,緩存中的數據將被寫入磁盤。
現在大部分硬盤都使用回寫硬盤,性能大大提高。
四。
筆記本電腦硬盤的日常維護由于硬盤在筆記本電腦系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對其進行日常維護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具體的保養方法。
1.讀寫硬盤時不要關閉電源。
讀寫時,磁盤處于高速旋轉狀態。
如果此時強行關閉電源,磁頭會與磁盤劇烈摩擦,從而損壞硬盤。
所以在關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盤指示燈,確保硬盤在關機之前是讀寫的。
2.保持使用環境清潔衛生。
如果工作環境中灰塵過多,灰塵會吸附在硬盤印刷電路板表面和主軸電機內部。
在潮濕的環境下工作會降低硬盤的絕緣電阻。
這兩種現象,在輕的時候,導致電腦工作不穩定,在重的時候,一些電子設備損壞,或者一些對灰塵敏感的傳感器無法正常工作。
因此,要保持工作環境的清潔,減少空氣中的粉塵含量。
此外,用戶不能自行拆卸硬盤蓋,否則空氣中的灰塵會進入磁盤,磁頭讀寫操作時刮傷磁盤或磁頭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所以硬盤出現故障時,一般情況下絕不允許拆卸磁盤的外殼螺絲。
3.防震硬盤是一種非常精密的設備。
工作時,磁頭在磁盤表面的浮動高度只有幾微米。
不使用時,磁頭與磁盤接觸。
硬盤在讀寫時,一旦發生大的震動,就可能導致磁頭與數據區發生碰撞,導致磁盤的數據區被損壞或劃傷,甚至硬盤中的文件信息丟失。
因此,在工作中硬盤主軸電機關閉前或關機后,禁止大幅度移動筆記本電腦,以防止硬盤磁頭與磁盤碰撞,擦傷磁盤表面的磁性層。
4.防止環境濕度和磁場的影響。
在潮濕季節使用筆記本電腦時,注意使環境干燥或經常給系統加電,利用自身熱量蒸發電腦內部的水汽。
另外,盡量不要讓硬盤靠近強磁場,比如音箱、喇叭、電機、電臺等。
以避免記錄在硬盤中的數據被磁化損壞。
5.防止電腦病毒損壞硬盤。
電腦病毒對儲存在硬盤上的數據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因此,應使用較新版本的殺毒軟件對硬盤進行定期病毒檢測。
如果發現病毒,應立即采取措施清除它們。
盡量避免格式化硬盤,因為格式化硬盤會丟失所有數據,降低硬盤的使用壽命。
從外來軟盤向硬盤復制信息時,應先檢查軟盤是否有病毒,防止硬盤感染病毒。
6.硬盤分區大小的合理分區看似與維護磁盤關系不大,但分區合理與否其實與以后的維護、操作系統的升級、優化密切相關,絕對不能忽視。
一開始就設置一個合適的分區大小,會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方便以后的管理。
7.磁盤碎片整理對于一些用戶來說,磁盤碎片整理似乎是日常的必需品,但是如果把系統的虛擬內存放在一個獨立的分區,WIN386。
Windows系統生成的SWP將在一個連續的空白簇中生成,這種情況每隔 而且由于碎片對音視頻文件播放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播放速度和質量取決于內存緩沖區的設置和CPU的容量),如果用戶沒有大量的文件寫入和刪除,一般只有c盤會因為瀏覽器的原因產生磁盤碎片(系統默認路徑,如果更改,要整理出臨時緩沖文件所在的分區)。
這時候整理一下c盤就夠了。
剩下的包含歌曲MP3,視頻,游戲的分區要一個月甚至兩個月整理一次。
因為系統的速度取決于安裝操作系統的分區,只要c盤的Windows系統文件保持連續整齊,其他分區的數據結構對系統的速度和穩定性影響不大。
當然,如果用戶還將需要經常編輯或刪除的文件存儲在其他分區,也要經常整理這些分區。
8.盡量不要使用硬盤壓縮技術。
以前硬盤空間小的時候,我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節省硬盤空間。
常見的方法是通過Doublespace和Drvspace命令壓縮硬盤空間。
但是當壓縮的卷文件逐漸增多時,這種方法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在硬盤上讀寫數據的速度大大變慢。
隨著硬盤技術的飛速發展,磁盤的容量也在不斷上升,很難再看到硬盤空間經常不夠用的情況,我們也不再需要使用硬盤壓縮技術了。
9.備份硬盤分區表備份硬盤分區表,檢查備份的完整性,對于保護硬盤上的數據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Windows操作系統壞了可以重裝,硬盤分區表壞了系統就認不出硬盤了,問題就嚴重多了。
我們可以使用KV3000或Ghost等工具將整個Windows系統分區備份到一個文件中,并單獨存儲。
當硬盤分區表出現問題時,可以重新寫入c盤。
再者,新安裝的Windows系統在使用兩三個月后,無論如何都會進行優化,幾乎不可能保持原來的速度。
如果備份整個Windows系統分區,可以定期寫到c盤。
總之備份一個分區和整個Windows狀態比單獨備份幾個注冊表的核心文件能解決更多的問題,操作也相對簡單。
5.筆記本電腦硬盤如何合理分區筆記本電腦硬盤如何分區可以讓系統更加穩定,達到更好的運行速度,出了問題也能快速恢復。
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也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1.分區格式介紹給硬盤設置分區涉及到一點分區格式的知識。
就在Windows95推出之前的PC操作系統中,FAT格式比較流行,WindowsNT也支持這種格式,但主要采用NTFS格式。
在Windows950SR/2版本之后,FAT32開始成為硬盤分區的主要格式。
它的優點是集群更小,更有效地利用磁盤空間存儲和管理多個小文件的數據類型,支持大分區容量。
現在除了WindowsNT,過時的Windows95標準版和DOS7.0以下的系統,微軟推出的所有Windows操作系統都可以支持,通用性很強。
Windows2000出現后,NTFS格式因其良好的安全性能和方便的管理權限分配而被大量PC用戶使用。
就單機狀態和一般使用而言,不建議新手將分區劃分為NTFS格式,因為當系統啟動失敗時,使用DOS系統盤無法識別這種格式的分區,使用幾個專門為WindowsNT或Windows2000制作的啟動盤啟動系統又慢又不方便。
所以下面的討論主要是關于FAT32分區的劃分方法。
2.分區規劃把硬盤分成幾個分區,每個分區占用多少容量,取決于用戶自己的想法。
有些人喜歡把整個硬盤規劃成一個分區,有些人則認為劃分成多個分區更容易管理。
比如分為兩個分區,一個存儲操作系統文件,一個存儲應用程序文件;或者一個存儲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文件,另一個存儲個人和備份數據等。
一般來說,對硬盤進行分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
(1)根據要安裝的操作系統的類型和數量;(2)根據數據類型分類并存儲在各個分區中;(3)按照便于整理和維護的原則。
先說一下假設硬盤大小為20GB,Windows98和Windows2000共存的情況下,如何規劃分區。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把硬盤分為四個分區,分別是驅動器C、驅動器D、驅動器E和驅動器f,所有分區都采用FAT32格式,每個分區的大小和用途如下。
(1)c盤,建議分區大小2~3GB,2GB更好。
考慮到c盤是最常用的操作系統所在的區域,建議安裝Windows98,因為Windows98兼容DOS。
萬一有什么問題,可以在此基礎上恢復各個操作系統。
之所以采用2~3GB的容量,是因為c盤上要安裝一些常用的軟件,比如Photoshop、Office、PowerWord等等。
此外,還要為操作系統預留一定的空間,以便放置臨時交換文件。
(2)驅動器D,建議驅動器C的容量和驅動器C一樣,也是2-3GB,因為這是第二個操作系統Windows2000所在的分區。
一般操作系統所在的分區建議有2~3GB的容量,即使是WindowsXP也足夠了。
(3)磁盤E,可設置為更大的大小,10~12GB,可作為數據備份磁盤放置Windows注冊表備份、硬件驅動、Windows安裝程序、常用軟件安裝程序等。
由于數據更新頻率低,分區不需要經常做磁盤清理,只需要在復制數據的時候做一次。
(4)剩下的空間可以作為f盤使用,可以用來存放個人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文件,以及自己編寫的程序等。
硬盤分區后,先在c盤安裝Windows98,再在D盤安裝Windows2000,然后分別安裝這兩個操作系統下的常用軟件。
接下來使用Ghost工具對c盤和D盤進行分區,存儲鏡像文件(擴展名。
GHO),以便在系統無法啟動時恢復驅動器C或驅動器D。
3.分區操作規劃好硬盤分區的大小和數量后,就要對硬盤進行分區了。
分區,應該先創建主DOS分區,再創建擴展DOS分區,然后在擴展DOS分區中創建邏輯DOS驅動器并設置活動分區。
我們可以用常用的分區工具FDISK來操作。
具體操作方法請參考桌面硬盤的分區方法。
不及物動詞如何恢復和備份筆記本電腦硬盤分區?硬盤在電腦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存儲操作系統和用戶數據。
一旦硬盤分區表被病毒攻擊或突然斷電破壞,系統會立即崩潰。
因此,掌握如何恢復和備份硬盤分區表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紹一下這個情況。
1.分區表的檢查與修復如果筆記本電腦無法從硬盤啟動,排除硬件問題后,我們可以用軟盤啟動系統,然后嘗試訪問硬盤。
如果硬盤可以訪問,說明只有操作系統損壞,重裝操作系統即可。
如果無法訪問硬盤,則主引導區或可引導分區的引導區可能已損壞。
這時候我們可以用DEBUG或者諾頓磁盤編輯器之類的工具來檢查一下硬盤的主引導區是否正常。
這里,我們給出一個使用DEBUG訪問主引導區的例子,其中XXXX代表內存段的地址。
由于計算機的BIOS、操作系統和配置文件的不同,XXXX地址段是不同的。
A:debug-a(匯編指令)xxxx:0100movax,201(讀取一個扇區)xxxx:0103movbx,600(讀取到當前段0600)xxxx:0106movCX,1(柱面編號=1)xxxx:0109movdx,80(磁頭編號,驅動器編號=80)xxxx:010cint3(磁盤讀寫中斷)xxxx:010eint3(斷點中斷)xxxx:00如果發現程序異常(通過與正常程序比較),則說明引導程序可能損壞。
有許多方法可以恢復引導程序。
下面介紹一下手動恢復的方法。
首先,您必須從一臺正常工作的計算機上獲取主引導區中存儲的文件mboot.dat。
用軟盤啟動電腦后,運行調試程序,輸入以下命令:-nmboot.dat(讀取文件mboot.dat)-1800(讀取到當前段0800)-m7bel409be(將原分區表復制到正常主引導區)XXXX:0100mvax,01(將0800處的數據寫回主引導區)XXXX:0103MOVBX,800XXX:0106-RIP:010e0100(the.使用工具軟件恢復引導區,除了手動恢復,還有很多專門的工具軟件,也可以恢復和備份系統的(1)使用FixMbr恢復和備份系統的引導區。
FixMbr是一個基于DOS的應用軟件。
它的主要功能是重建主引導區。
軟件只修改主引導區,不寫其他扇區。
基本命令格式如下:fixmprivel[/a][/D][/P][/z][/11]/aactiveDOS分區//DDisplayMBR(顯示主引導區的內容)//PDisplaypartition(顯示DOS分區的結構)/zzerombr(清空主引導區)//HHelp(幫助信息)如果直接鍵入FixMbr然后回車,默認情況下會檢查主引導區的結構。
如果發現系統異常,會提示是否修復。
如果是,將搜索該分區。
當搜索到對應的分區時,系統會提示是否修改主引導區。
如果是,修復將開始。
如果搜索結果不正確,可以使用/z開關重新啟動系統,并將主引導區恢復到原始狀態。
七。
如何對硬盤進行常規優化?優化硬盤可以加快硬盤的讀寫速度,提高系統的工作效率。
下面以Windows98操作系統為例介紹一下硬盤常規優化的方法。
1.讓硬盤工作在DMA模式下,可以提高硬盤的讀寫速度。
具體方法如下。
(l)右鍵單擊桌面上的“我的電腦”圖標,并從彈出菜單中選擇“屬性”命令。
(2)在打開的“系統屬性”對話框中選擇“設備管理器”選項卡。
(3)選擇磁盤驅動器后,單擊“屬性”按鈕。
(4)在打開的磁盤驅動器屬性對話框中選擇“設置”選項卡,并選擇DMA選項。
2對磁盤進行碎片整理后,Windows系統生成的臨時交換文件可以在連續的空白簇中生成,從而提高磁盤的讀寫速度。
要在碎片整理過程中重新組織文件,您可以選擇開始-程序-附件,系統工具-磁盤碎片整理程序菜單,打開選擇驅動器對話框,然后執行下列操作。
(1)選擇要進行碎片整理的驅動器(2)單擊“設置”按鈕進行碎片整理(3)選擇此選項在整理磁盤碎片時整理文件。
3.利用VCache軟件,外面科技公司推出了一款優秀的免費軟件:Cacheman,允許用戶設置最小磁盤緩沖區、最大磁盤緩沖區、數據塊大小、名稱緩沖區和目錄緩沖區大小。
針對不同類型的電腦(內存較小的系統或經常需要刻錄光盤的系統等。
),這個程序提供了幾套標準設置。
4.通過修改注冊表提高硬盤讀寫速度。
用戶可以通過修改注冊表中相應的值來增加硬盤的緩存,提高硬盤的讀寫速度。
具體方法如下。
(1)在注冊表編輯器中打開HKEY_本地__機器\系統\當前控制集\控制\文件系統項。
(2)在文件系統項中,名稱緩存是指文件名緩存。
如果系統內存為32MB,建議將namecache的值改為800000。
如果系統內存為64MB,建議將NameCache的值修改為OF00000。
(3)路徑緩存是指路徑緩存。
如果系統內存為32MB,建議將PathCache的值修改為008000;如果系統內存為64MB,建議將Pathcache的值修改為0F0000。
八。
筆記本電腦硬盤1的故障分析與排除。
筆記本電腦硬盤啟動故障一般發生在電腦啟動時。
此故障可能是由系統本身或病毒引起的。
病毒造成的故障可以通過查殺病毒來解決。
下面主要分析病毒以外的故障。
(1)硬盤控制器故障。
這是由于開機自檢程序向驅動器發送尋道命令后,驅動器未能在指定時間內完成操作而導致的超時錯誤。
出現此錯誤時,硬盤可能已經損壞。
(2)無效的驅動器規格(無效的驅動器號)。
如果分區表中分區或邏輯驅動器的對應條目不再存在,則對于操作系統來說,該分區或邏輯驅動器不存在。
所以這種故障問題一般出在分區表上。
修復這類故障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提前做好分區表的備份。
比如PCTools9.0和KV3000都有這個功能。
(3)加載操作系統出錯。
當讀取分區的引導區時出現錯誤時,會提示這種故障。
原因可能如下。
*第一,分區表指示的分區起始物理地址不正確。
比如由于誤操作,分區表表項的起始扇區號(在第三個字節)由1改為0,所以INTl3H讀盤失敗后,報錯。
*二是分區引導扇區所在磁道的磁道標記和扇區ID損壞,找不到指定扇區。
*第三,驅動讀取電路有故障。
(4)硬盤無法引導系統,顯示如下信息:驅動器未就緒錯誤(設備未就緒)將啟動盤插入A:(將啟動盤插入驅動器A)就緒后按任意鍵(就緒后按任意鍵)問題出在硬盤的引導區。
如前所述,當系統由硬盤引導時,系統會通過BIOS中的INTl9H讀取硬盤的0面0軌1扇區,尋找主引導程序和分區表。
INT19H讀取主引導扇區失敗的原因如下:*硬盤讀取電路故障,屬于硬件故障。
*表面0上的磁道0的格式和扇區ID在邏輯上或物理上已損壞,無法找到指定的扇區。
*讀取光盤沒有錯誤,但是讀取的MBR尾標簽不是‘55AA’。
系統認為MBR不正確,屬于軟故障。
(5)非系統盤或磁盤錯誤.更換,準備好后按任意鍵(無系統盤或磁盤錯誤,再次更換磁盤后按任意鍵)。
如果DOS引導區中的引導程序在執行后發現錯誤,則報告此信息。
可能的原因是:硬盤根區第一個扇區地址越界(540MB后),磁盤讀取錯誤。
這些故障大多是軟件故障。
如果BPB表損壞,也就是軟盤啟動后,硬盤無法正常讀寫,可以用NDD修復;如果BPB表處于良好狀態,只需使用SYSC:commandtransfersystem就可以引導它。
(6)顯示“正在啟動Windows…”,然后崩潰。
一般來說,CONFIG中的可執行文件。
SYS和AUTOEXC。
BAT已損壞,這使得系統在執行到該文件時崩潰。
這個故障很簡單,但是因為沒有故障信息,普通人很容易做出誤判。
當出現這種情況,并且你確定系統文件完好無損時,你可以刪除這兩個文件,或者當屏幕上出現上述信息時,快速按下F8鍵,然后選擇單步找出損壞的文件。
(7)無效分區表(無效分區表)。
找到活動分區后,主引導程序還會判斷其余三個條目的‘分區引導標志’字節(第一個字節)是否都為0,即確認是否只有唯一的活動分區。
如果一個不為0,系統將報告錯誤并崩潰。
九。
降低筆記本電腦硬盤噪聲的方法。
硬盤是筆記本電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機械轉動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噪音。
隨著技術的發展,玻璃盤、液體硬盤等新技術在硬盤生產中的應用,使得硬盤的噪聲抑制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
除了更新硬件,我們還有其他的降噪方法,那就是使用硬盤降噪工具比如IBMfeaturestool。
該軟件基于硬盤行業常用的AMM(聲音管理模式),即聲音管理模式。
其工作原理是減少硬盤尋道時間,從而降低硬盤尋道噪音。
這會造成硬盤性能下降,但由于這種技術只是減少了尋道時間,不會影響數據的連續讀取。
這個軟件可以從IBM官網下載,文件大小為1.74MB,安裝后軟件會提示你插入軟盤,然后用軟盤啟動。
首先,進入IBM特性工具的主界面。
此時,我們可以看到硬盤型號、序列號、大小、緩存容量、固件版本、是否支持AMM等等。
這時候我們可以按AltA進入噪點設置。
菜單上有三個項目。
我們只需要選擇第二項:Enable(推薦值)然后按OK。
重啟后就ok了。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設置犧牲了1ns的尋道時間,降低了10~15%的噪聲。
這對機器的整體性能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對于我們普通用戶來說,這種犧牲還是很值得的。
硬盤尋道噪音降低后,我們還可以設置硬盤的掛起模式,從而降低硬盤的整體噪音。
我們只需要在BIOS中設置它。
選項是硬盤斷電,我們可以選擇各種時間長度。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
十、筆記本電腦硬盤升級。
硬盤是筆記本電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機械轉動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噪聲。
隨著技術的發展,玻璃盤片、液體硬盤等新技術在硬盤生產中的應用,使得硬盤的噪聲抑制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
除了更新硬件,我們還有其他的降噪方法,那就是使用硬盤降噪工具比如IBMfeaturestool。
該軟件基于硬盤行業常用的AMM(聲音管理模式),即聲音管理模式。
其工作原理是減少硬盤尋道時間,從而降低硬盤尋道噪音。
這會造成硬盤性能下降,但由于這種技術只是減少了尋道時間,不會影響數據的連續讀取。
這個軟件可以從IBM官網下載,文件大小為1.74MB,安裝完成后軟件會提示你插入軟盤,然后用軟盤啟動。
首先,進入IBM特性工具的主界面。
此時,我們可以看到型號、序列號、大小、緩存容量、固件版本、是否支持AMM等。
硬盤的。
這時候我們可以按AltA進入噪點設置。
菜單上有三個項目。
我們只需要選擇第二項:Enable(推薦值)然后按OK。
重啟后就ok了。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設置犧牲了1ns的尋道時間,降低了10~15%的噪聲。
這對機器的整體性能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對于我們普通用戶來說,這種犧牲還是很值得的。
硬盤尋道噪音降低后,我們還可以設置硬盤的掛起模式,從而降低硬盤的整體噪音。
我們只需要在BIOS中設置它。
選項是硬盤斷電,我們可以選擇各種時間長度。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
X.筆記本電腦硬盤的升級在升級筆記本電腦硬盤時,用戶可以升級內置硬盤,也可以添加外置存儲設備。
對于大部分用戶來說,升級內置硬盤比較方便,但必須是IBM、東芝、NEC等主流廠商的產品。
否則很難找到配件。
此外,可以通過PC卡插槽添加外置硬盤。
只要有符合筆記本標準的PCMCIA插槽,可以支持a型卡,就可以使用PC卡外置硬盤。
1.筆記本電腦硬盤的升級方法一般。
原裝筆記本硬盤性能不太好,5400轉的硬盤很少。
因此,為了提高筆記本電腦的性能,用戶應該考慮更換速度更快、緩存更大、容量更大、性能更強的筆記本硬盤。
筆記本電腦硬盤的升級也很簡單。
具體操作如下。
(1)擰下筆記本電腦背面的三個螺絲,將觸摸板拉開,折回到掌托上。
(2)擰下金屬盒上的螺絲,取下包裹硬盤的小金屬盒。
(3)推出硬盤,取出,安裝新硬盤。
2.筆記本硬盤升級我們在升級硬盤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因為一般廠商在銷售筆記本的時候都不會說明硬盤的厚度,所以我們在購買筆記本硬盤的時候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筆記本硬盤的大小。
有2.5寸硬盤和1.8寸硬盤。
至于2.5寸硬盤,有3個厚度,分別是17.5mm、12.5mm和9.5mm其中17.5mm已經淘汰,12.5mm已經過時,只有9.5mm是目前的主流型號。
能使用12.5mm硬盤的機器一般都可以配9.5mm的硬盤,所以升級硬盤的時候買9.5mm的硬盤最安全。
(2)筆記本的硬盤會有一個小洞。
上面寫著“不要蓋我”,因為硬盤用的時候會告訴你旋轉,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和氣體。
如果不及時釋放這些氣體和熱量,你會后悔的。
這個孔只是起到散熱的作用,所以使用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蓋住這個孔,尤其是買硬盤的時候,不要在這個孔上貼標簽。
(3)當你拿到一個硬盤時,你是如何看待型號和速度的?光看硬盤上的數字就能看出來。
我們以一個4200轉的IBMTravelstar硬盤為例。
它的編號是IC25N030ATDA04-0。
前面的IC25代表的是2.5寸的筆記本硬盤,如果是35的話當然會是臺式機硬盤。
最后030代表硬盤容量為30G,最后04代表轉速為4200rpm。
如果是05,就是5400硬盤。
再比如東芝編號為MK4019GAX的40G硬盤,其中MK代表東芝的硬盤,40代表40G容量,19GAX代表5400轉,如果是18GAX就是4200轉。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