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酒從古到今已有好久的歷史了,在這些發展的階段中,茅臺酒的背后有很多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茅臺酒的一些發展史吧。
1915年,美國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在舊金山舉行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早在1905年”南洋勸業會“上,”華茅“和”王茅“均獲有獎項,早已被列入農商部征集參展目錄,因此,在萬國博覽會籌展之初,貴州省長公署按農商部目錄要求”華茅“、”王茅“選送佳釀參展。兩家應征送去了自己的茅臺酒。
農商部官員受到參展樣酒后發現兩家茅臺酒均產自一地,均用黃褐色土陶為酒瓶,除“華”、“王”一字之別外,名稱相同,包裝一樣,且兩家均冠有”茅臺燒房出品”字樣,這與慣例極不協調,于是將兩家茅臺酒作為一個產品,以“茅臺造酒公司”為出產廠家送展。
當時參展的茅臺燒,裝在深褐色的陶罐中,不僅包裝簡陋、土氣,而且陳列在農業館,夾雜在棉、麻。大豆、食油等產品中,根本一點也不起眼,再加上當時的地位低下,被參展各方及評委瞧不起,無端的被排斥于評比行列之外。
當時我國代表團的一位代表急中生智,故意把一瓶酒打落在地。陶罐一破,香氣四溢,芬芳無比。于是又有代表靈機一動,取一瓶酒,分置于數個空酒瓶中,去掉蓋子,敞開酒瓶,任其酒香四溢;旁邊再放上幾只酒杯,隨人士品嘗。此舉果然湊效,博覽會各處參觀者紛紛尋香而來,爭相斟酒品嘗,繼而交口叫絕。
貴州茅酒由于展期的轟動效應,跨越了評審團的評比,直接由評審委員會授予較高”榮譽勛章“。緊接著在”巴拿馬加利福尼亞萬國博覽會“上,再次榮獲”金獎“,并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蘇格蘭威士忌并列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
獲獎后,“榮和”、“成義”兩家燒坊對于金獎的所屬爭執不下,縣商會難于裁決,呈文到省,乃與民國七年(1918年),有貴州省公署下文調處,該金獎由“王茅”、“華茅”共有,獎狀、獎牌由仁懷縣商會保存,兩家燒坊所產的茅臺酒均可在商標上標明“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字樣,這樣,擁有悠久歷史的“王茅”便在釀酒歷史上留下了…… 貴州飛天盛世酒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月。
品牌創始人李軍,出生在貴州茅臺鎮一個釀酒世家,并與曾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的“王茅”數代姻親,先輩亦曾任“王茅”酒師。
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王茅的復興,飛天盛世連鎖企業傳承酒文化,秉承“文化、創新、個性、精致”的經營理念,聯手“王茅”后裔,首創高端白酒個性化定制理念,根據客戶需求及客戶企業文化特征,性的為客戶定制:品牌推廣、商務活動、典、個人婚宴、喬遷喜宴、收藏以及各類特殊用途的酒,使“王茅”與個性定制完美結合,相得益彰,并在社交禮儀中達到幫助客戶提升形象、展現實力、彰顯氣質的目的,同時,把“王茅”這一古老的傳統佳釀,推向新的時代,新的高潮,讓世界各國了解貴州,了解貴州獨特的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