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盲品葡萄酒唯有飲者高,葡萄酒盲品冠軍

5424

世界萬像只是障眼法,虛榮妒忌是七宗罪之一。這個世上,較大的迷障就是表像。品評葡萄酒,就要閉上雙眼,或是由他人撕下酒標,這么做就是為了不讓酒標上的字眼盲了心。那天去參加一場香檳晚宴,聽見他們公司的一位領導正和來賓們聊,提到了我們的雜志,說WinePress里所推薦的酒都是經過盲品的,不像其它刊物的一堆軟文酒,跟著那些印刷精美的時尚雜志瞎買酒一點意思也沒有。這段話,對一本力求公平公正的雜志來說,是一種肯定。然而,到底怎么個“盲品”的呢?某公司的老板有次和我午餐會談時也討論過,當時是因為質問我為何不請他們的Marcus當評審?問我為何不把雜志的盲品過程和讀者們說一說?!我從來沒想過盲品需要什么特別的解釋,既然有人提議,或許將雜志這個較重要的環節、也是我把關較緊的一章拿來和讀者們聊聊,有某種程度的必要。所謂的盲品(Blindtasting),其實就是讓喝酒的人看不見酒標,不因為先入為主的品牌或年份效應而影響判斷,為了能達到較大程度的公平,盲品喝酒,幾乎是的方法。我們每期會針對特定酒區、某個葡萄品種做盲品,如果當季有足夠的新酒款,也會成為盲品的對象。當主題選好后,我們會對所有的進口商發出邀請,不分大小,只要愿意提供符合要求的樣品酒。收到酒單后,將酒按價格、年份、等級、產區等等分組,然后運到場地,把酒瓶們一個個從頭到腳給“盲”起來,什么也看不見。只有包酒的編輯們知道(就連我本人也不曉得,因為我和其它的評審同一個時間到場),而酒單也在分類過后刻意打散秩序(當然我指的是在同組中被調整),比如說一組300-400人民幣之間的酒,前列款不一定是較便宜的,較后一款也不會是較貴的。這么做為了避免評審會猜想排在越后面的價錢越高,而將名次給那些價錢高連帶著可能比最好的酒。評審們到位后,我們在評審的空杯里開使斟酒,這樣做是為了保證酒是從相應的酒瓶里的,讓大家“眼見為憑”。此外,品酒全乃隨機喝,沒有一定要先喝左邊的哪一杯,可以跳著喝、回過頭喝等等。評審們寫下的酒評正是讀者們所讀到的(而非編輯憑空想象杜撰的),在每一組品嘗的末了,評審們給出心中的排名,總結了所有的排名后,我們立即在現場公布勝出的酒款,然后在評委團面前打開酒瓶的包裝,讓所有人同時見證盲品的結果。這么做,原因很簡單,一方面評審們能立即知道剛所評選的結果,而在場的他們,也是WinePress的盲品是如何地盲的較佳證人。盲品杜絕了作弊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想偏袒哪一款酒都不可能,想偏袒那一個進口商也不可能。除非評審有透視眼,有世界品酒師的頭籌嘴!就算他們有,每個評審也不會都喜歡同一只酒。不過,為了避嫌,我還是非常小心地考慮評審名單。為了這件事,我曾得大費口舌地而且不妥協地和某些進口商們溝通。當我擔任英國品醇客(Decanter)中文簡體版主編的時候,英國總部的負責人告訴我一本雜志的盲品評審團的挑選極其重要,必須是受葡萄酒業界內肯定的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