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太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華碩靈耀X2,Pro怎么樣華碩靈耀X2Pro筆記本詳細測評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雖然雙屏在筆記本市場并不多見,但出現的時間并不晚,在蘋果推出帶TouchBar的MacBookPro后廣受關注。TouchBar的設計邏輯很巧妙,蘋果似乎還沒想好怎么設計雙屏。只是讓TouchBar取代了鍵盤上最上面一排的功能鍵,改動不大,但也算是雙屏的一個小創新,符合蘋果穩健的產品風格。另一方面,Windows陣營在雙屏設計上更有想象力。其中,華碩在雙屏探索上最為積極。
華碩有很多雙屏設備,特別是在今年6月舉行的臺北電腦展上。華碩推出了三種雙屏筆記本,包括C上全面屏的概念產品ProjectPrecog,屏幕上的觸控板凌瑤Deluxe14s,以及今天的主角:華碩凌瑤X2Pro。
一、華碩靈耀X2Pro筆記本深度測評:
華碩凌瑤X2專業版
華碩凌瑤X2專業版向下移動鍵盤,屏幕覆蓋了整個鍵盤。很多人稱之為“大尺寸TouchBar”,但在顯示內容方面比TouchBar實用得多。更重要的是,凌瑤Deluxe14s和凌瑤X2Pro已經量產銷售,比其他宣稱要推出雙屏筆記本的廠商要務實和有魄力得多。
我入手的這款華碩凌瑤X2Pro硬件規格是i9-9980HK,RTX2060,32GBDDR4,1TBPCIeSSD,主屏4K有機發光二極管,副屏4KIPS(38401100),虛擬數字觸控板,紅外人臉識別,附贈手寫筆,Wi-Fi6無線網卡,獨立掌托,71Wh電池,價格20。
二、01靈耀X2Pro為何如此設計雙屏
雙屏最合理的設計應該是在主屏兩側加屏。顯然,這種設計只有在柔性屏或者超薄屏普及之后才能看到。考慮到量產和成本,在C面上下功夫是最合理的方式。個人認為目前合理的雙屏設計有兩個特點:一是由于C面位置的原因,當用戶的視角從主屏移動到副屏時,要盡可能自然的降低用戶的點頭幅度,這就要求副屏盡量靠近轉軸;第二,顯示屏上主屏和副屏的連接要盡可能自然,讓用戶跨屏使用更自然。這就要求主副屏距離比較近,副屏在水平分辨率上要和主屏保持一致。
華碩凌瑤X2Pro副屏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華碩凌瑤X2Pro如此設計雙屏。YaoX2Pro的副屏盡量靠近C屏頂部,盡可能與主屏在視覺上相連。而且轉軸設計為打開后向上翻起,使得C屏與桌面呈現一定角度,讓用戶觀看副屏更加自然,同時也加強了散熱;另外,凌瑤X2Pro的主屏分辨率為4K,水平方向共3840像素,副屏也是水平方向3840像素,用戶拖動窗口時不會出現屏幕錯位。
屏幕的水平像素是一致的。
屏幕像素水平不一致。
在我看來,凌瑤X2Pro的雙屏設計是目前雙屏筆記本中最合理的。它并不是簡單的在C面上加一個屏幕,而是在設計的時候就注意到了很多用戶在實際使用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并從設計層面加以改進,比如傾斜的鉸鏈,主副屏幕水平方向的像素數量相同等等。
三、02雙屏的交互設計
屏幕質量方面,主屏整體質量相當高。這是一款來自BOE的15.6英寸4K有機發光二極管屏幕,支持鏡面、HDR、多點觸控和手寫筆。實測屏幕色域覆蓋100%sRGB、95%AdobeRGB、99%DCI-P3、93%NTSC,最高亮度388cd/m2,平均E為1.45,最高E為2.93。同時還采用了四邊窄邊設計,屏占比高達89%。從紙張參數和測試數據來看,凌瑤X2Pro的主屏幕質量極強。是能滿足專業設計師需求的屏幕,很難滿足筆記本市場的競爭對手。
主屏幕色域
主屏幕亮度
主屏幕顏色標準
這
子屏幕色域
輔助屏幕顏色標準
在雙屏交互方面,華碩在用戶拖動窗口時提供了三種快捷功能,分別是移動到另一個屏幕,固定在副屏的啟動欄,擴展到雙屏顯示。第一次用的時候,因為對三個功能不太了解,拖動窗口可能會出錯,習慣之后就好很多了。同時,鍵盤右側觸摸板上方提供了移動到另一個屏幕和關閉副屏的按鈕,可以幫助用戶快速切換。
拖動窗口時有三個選項。
華碩在副屏上提供了特殊的控制軟件,位于副屏的最左側。第一個屏幕是應用程序列表,用戶可以在其中修復常見的應用程序。左側是亮度級別、任務組、移動到另一個屏幕、多任務、禁用鍵盤和設置。您可以調整壁紙、默認打開的窗口大小,并調整
副屏控制中心
在主屏和副屏的關系上,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我個人覺得華碩處理的還是比較明智的。副屏的作用在于輔助,而非主要的操作界面,所以副屏上并不需要太過于豐富且花哨的功能。靈耀X2Pro主副屏之間的交互主要依賴于拖動窗口,而且華碩也提供了窗口自動分屏(默認三分屏,當你拖動窗口時,副屏會有明顯的三分屏標識,拖動窗口靠近即可實現三分屏)和移至另一屏功能,邏輯明確、操作簡單。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副屏確實帶來了更多可能性,比如我可以將AdobePremiere的時間軸拖動至副屏,可以更好的對時間軸進行調整;或者我將Lightroom的素材庫拖動至副屏,管理素材更加直觀;甚至我在瀏覽網頁的時候,可以將瀏覽器設置為全屏顯示,可以看到更多內容。不過也有一些不足,比如還不支持某些行業軟件功能窗口(比如AdobePremiere)自動全屏,需要用戶手動拖拽窗口,使用起來稍有不便。
將Premiere時間軸放置副屏
網頁瀏覽
如何利用副屏,就看大家的創造力了。
四、03i9+RTX在設計方面的威力
在測試之前,我將RTX2060的驅動更換為NVIDIAStudio驅動,盡可能發揮出RTX2060在行業軟件中的運行能力。
先簡單看一下各硬件的理論成績。i9-9980HK是一顆八核心十六線程處理器,是英特爾面向移動平臺推出的頂級處理器,該處理器單核最高睿頻可達5GHz,堪稱前無古人。實測CinebenchR15多核成績1356cb、單核成績192cb;CinebenchR20多核成績2817cb、單核成績446cb。從分數上看,靈耀X2Pro的處理器性能釋放還是略顯保守,不過已經碾壓i7-9750H。
CinebenchR15
CinebenchR20
相信大家對RTX2060比較熟悉,RTX2060支持實時光線追蹤的特性不僅可以為玩家提供更為真實的游戲體驗,同時在3D建模等行業軟件中也可提供實時光影效果渲染,為創作加速。而且英偉達也為RTX顯卡帶來了專門的Studio驅動,適配行業軟件。實測3DMarkTimeSpy模式下總分5998、顯卡分5882;FireStrike模式下總分13383、顯卡分14898,表現比較正常。
TimeSpy成績
FireStrike模式
固態硬盤值得一提,靈耀X2Pro采用了來自三星的PM981,容量1TB,實測持續讀取2907MB/s、持續寫入2372MB/s;4K隨機讀取41.16MB/s、4K隨機寫入102.1MB/s。性能表現相當出色,屬于目前的旗艦級固態硬盤。
SSD成績
下面重點看靈耀X2Pro在運行行業軟件時的性能表現。此次軟件體驗包含視頻剪輯、視頻渲染、照片處理及3D建模。
首先是視頻剪輯。考慮到靈耀X2Pro硬件的強大,我進行了4K視頻剪輯測試,測試軟件為AdobePremiere,測試素材容量139GB,共5段4K30幀視頻。我將5段4K視頻簡單拼接成一段序列,并加入包括黑場、白場、液化等轉場效果,記錄完整分辨率下實時預覽時的幀數。
4K視頻剪輯
實時預覽時的幀數
從Fraps記錄的幀數來看,靈耀X2Pro全程保持實時30幀,表現相當強悍。作為對比,我關閉獨顯加速,選擇僅處理器渲染,平均幀率才2.75幀。從此項測試來看,RTX2060在實時預覽4K序列方面有著非常不錯的加速效果。
我意識到剪輯4K視頻還不足以喂飽靈耀X2Pro,接下來進行6KRED視頻播放及調色。首先是播放,我使用RED播放器播放分辨率為6K(6144×3240)24幀視頻,播放幀率同樣可以實現實時24幀。關閉獨顯加速、僅使用處理器,播放明顯出現卡頓。這一點從對比視頻中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來。
6KRED視頻播放
隨后我使用REDCINE-X對這段視頻進行調色,在調色過程中都沒有出現卡頓的情況,足以說明靈耀X2Pro在視頻編輯方面的強大實力。
使用REDCINE-X對6K視頻調色
其次是視頻渲染。我將AdobePremiere的4K視頻序列導入到AdobeMediaEncoder中進行渲染,目標參數為4K、30幀、10Mbps。最終靈耀X2Pro渲染完成用時26秒。作為對比,i7-9850H+QuadroT2000機型渲染用時28秒。
4K視頻渲染對比
單純從成績上看,靈耀X2Pro領先并不是特別多。一方面是因為該4K序列時長過短,僅26秒;另一方面,在渲染過程中,i9-9980HK的占用率僅68%,頻率也只有2.8GHz,很明顯并未使出全力,此時用戶進行其他操作也不會感覺卡頓。
4K視頻渲染時的硬件占用
其次是照片處理。我使用Lightroom對6張RAW照片(容量130MB)進行細節增強,啟用顯卡加速的情況下用時22.32秒;關閉顯卡加速、僅處理器的情況下用時147.17秒。從實測結果來看,在開啟顯卡加速的情況下,靈耀X2Pro處理照片的速度相當快。
照片細節增強對比
最后是3D建模。我使用AutodeskMaya對SR-71偵察機的3D模型文件進行編輯,在拖拽、旋轉、增加組件等簡單操作下,靈耀X2Pro運行流暢,操作過程中沒有卡頓。從硬件占用來看,運行AutodeskMaya過程中對硬件的要求明顯低于4K視頻實時預覽或渲染,靈耀X2Pro運行壓力不大。
Maya體驗
從以上幾項測試及體驗來看,靈耀X2Pro運行行業軟件的能力有目共睹,特別是在RTX2060的加速下,在視頻剪輯、渲染、圖片處理及3D建模等操作中均能提供流暢的使用體驗,而且處理速度快,使用體驗相當出色。
另外我還進行了簡單的游戲測試,游戲為《古墓麗影:暗影》。我分別在2K和1080P下進行了測試,其他畫質均為DX12、關閉垂直同步、開啟RTXDLSS、系統內置高畫質,運行內置Benchmark。2K下得到平均幀率57幀,1080P下得到平均幀率75幀。從成績中可以看出,如果用戶想要用靈耀X2Pro玩3A大作的話,1080P分辨率是最好的選擇。
2K下成績
4K下成績
五、04極具華碩風格的工業設計
靈耀X2Pro最吸引人的莫過于雙屏,其次就是設計。作為一款針對創作者群體的產品,靈耀X2Pro在設計層面也是盡可能的將美學與人機工程學相結合,其中最明顯的體現就是ErgoLift小翹跟設計。
ErgoLift小翹跟設計
雙屏筆記本在設計之初需要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讓用戶方便的觀察到副屏,靈耀X2Pro給出的答案正是ErgoLift小翹跟設計。當用戶打開屏幕時,轉軸會將機身托起,使得機身與桌面呈現一定角度。如此一來,用戶可以更自然的看到副屏。同時,由于鍵盤下移,傾斜的機身更適合鍵盤輸入。靈耀X2Pro還贈送了專門的掌托,碼字更加舒適。此外,翹起的機身也為散熱提供了一定輔助作用。
附贈的掌托
附贈的掌托非常有意思,其整體質感非常不錯,四周顏色與機身一致,接觸手掌的一面為類皮質,觸感舒適。在中央頂部有一透明設計,主要用于折射機身發出的燈光。該燈光有兩種模式,對應正常模式和加速模式。兩種模式可通過觸控板上方的獨立按鍵進行切換。
鍵盤下方的彩色為掌托折射機身發出的燈光
在外觀方面,靈耀X2Pro也非常獨特。其采用了非常少見的翡翠綠配色,視覺上更為高貴、典雅一些。機身采用一體工藝設計,為鋁合金材質,而且在邊緣處有相當出色的造型設計,比如轉軸處的“勾”型,機身兩側也并非平面。這種更具立體感的設計讓產品更顯獨特,與眾不同。
翡翠綠配色
A面也延續了華碩非常經典的同心圓金屬拉絲處理,光線下的光影效果非常出色。同時在邊緣處也采用了鏡面鉆石切割技術,質感出眾。作為一款性能級產品,靈耀X2Pro的機身重量為2.5KG、厚度24mm,并不輕薄,外出攜帶稍有壓力。
總體而言,靈耀X2Pro在外觀設計方面不僅有著獨特的設計語言,而且在工藝、用料等方面絕對是目前筆記本市場中的佼佼者。
六、05觸控板設計再升級
作為一款鍵盤下置的筆記本,靈耀X2Pro的觸控板設計值得關注。此前也有部分機型采用類似設計,即將觸控板設計在鍵盤左側,由原來的橫向長方形變為豎向長方形。靈耀X2Pro的觸控板(NumberPad)為一體式,同樣支持長按顯示數字鍵區。該部分有小升級,那就是即使觸控板顯示為數字鍵區,同樣支持觸控(滑動鼠標指針),用戶體驗更佳。
NumberPad
靈耀X2Pro采用了全尺寸背光鍵盤,為白色背光,鍵程為1.4mm,手感中等,獨立掌托是加分項。同時靈耀X2Pro還采用了HarmanKardon認證的揚聲器,外放表現還不錯,聲音比較洪亮;在屏幕上方有紅外攝像頭,支持人臉識別,配合WindowsHello使用極為方便且安全。
鍵盤鍵程1.4mm
攝像頭旁邊為紅外攝像頭
接口方面,靈耀X2Pro擁有HDMI、2×USB3.1Gen2、全速雷電3(40Gbps)和3.5mm耳麥接口,在接口數量上不算豐富,但全速雷電3有著強大的連接能力,可擴展出更多接口。同時靈耀X2Pro還采用了最新的WiFi6無線網卡,型號為英特爾AX200,配合WiFi6路由器可提供延遲更低的網絡體驗。
機身左側接口
機身右側接口
續航方面,靈耀X2Pro內置71Wh電池,電池容量比較大,不過應對i9-9980HK+RTX2060有些捉襟見肘。在主屏亮度50%、副屏亮度50%、連接Wi-Fi的狀態下,實測PCMark10現代辦公模式下續航成績為3小時43分鐘,表現并不是特別好。雖然靈耀X2Pro的電池容量在15.6英寸筆記本中比較大,但面對i9-9980HK+RTX2060+雙4K屏三個耗電大戶仍有些力不從心。
續航成績
七、06總結
膽大心細,用這四個字來形容華碩靈耀X2Pro或許略顯粗糙,但確實表達出了我個人對華碩靈耀X2Pro的感覺。目前窄邊框剛剛普及,雙屏究竟是不是下一個戰場還不得而知,但華碩卻在旗下多款產品上普及雙屏設計,如此膽識令人佩服。具體到靈耀X2Pro這款產品,其采用了比較大膽的雙4K屏設計,無論是屏幕素質還是使用體驗,都屬于目前旗艦級水平。
華碩靈耀X2Pro
在雙屏筆記本的道路上,目前還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在這種情況下,靈耀X2Pro在雙屏設計上卻顯得比較有條理,而且非常克制。這是一款從實際使用層面出發去設計雙屏的產品,并沒有花里胡哨的炫技,而是真正去解決使用方面的問題。華碩在處理雙屏時展示出了大廠風范。
此外,靈耀X2Pro在設計及性能層面也相當出色,典雅別致的外在、i9+RTX的澎湃性能,再加上出色的屏幕素質,足以應對創作者的需求。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