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漾奶和吐奶的區別呢?孩子漾奶后還餓怎么辦?一些疾病也可以引起嬰兒吐奶,如食道和胃腸道的先天畸形、腸梗阻等。新生兒患腦膜炎、敗血癥和其他感染也可以出現吐奶,這些疾病引起的吐奶常較劇烈和頻繁,且不是一兩天能恢復的。所以遇到新生兒吐奶時,要仔細觀察每天的吐奶次數,大小便怎樣,有沒有腹脹、發熱或精神不好等癥狀。當吐奶又伴有其他癥狀,或每天吐奶次數在2~3次以下時,應及時到醫院讓醫生檢查。
寶寶漾奶和吐奶的區別呢
嬰兒漾奶:是指喂奶后隨即有1~2口奶水返流入嘴里從嘴邊漾出。也有少數情況是因為乳母在喂奶后不久給嬰兒換尿布而引起漾奶。一般情況下,這不會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所以可視為正常現象。隨著月齡的增長,6個月內嬰兒漾奶會自然消失。
嬰兒吐奶: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現象。吐奶也可稱噴奶,不同于漾奶,是由于消化道和其他有關臟器受到某些異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經反射性動作,嘔吐時奶水多是噴射性地從嘴里、甚至鼻子里涌出的。吐奶的量比較多,可發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時以后,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
孩子漾奶后還餓怎么辦
1、要掌握好喂奶的時間間隔。通常,乳汁在 嬰兒胃內排空的時間約為3—4小時,因此每隔3—4小時喂奶一次較為合理。如果嬰兒吃奶過于頻繁,上一餐吃進的乳汁尚有部分存留在胃內,必然影響下一餐的進奶量,或者引起胃部飽脹,就會引起吐奶。
2、要注意喂奶的姿勢。適宜的喂奶姿勢可有效地防治新生兒吐奶。有的媽媽喜歡躺著喂奶,即母嬰雙方面對面側臥哺乳。采用這種姿勢喂奶,寶寶吐奶的可能性比較大。
若媽媽抱起寶寶喂奶,寶寶吐奶的機會就減少。懷抱的寶寶身體傾斜,胃的下口便相應有了一定的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于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腸,使胃部騰空。寶寶在進食等量乳汁的情況下,抱起喂奶比躺著喂奶發生吐奶的機會要少。
寶寶吐奶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并不是代表寶寶吃飽了之后就會吐奶,也不是說寶寶吐奶之后就不會餓。因為寶寶的消化功能還沒有發育好,在喂奶的時候很容易讓空氣進入到腸胃,這樣就會導致出現吐奶,所以寶寶在吐奶之后還要想吃奶。
當寶寶滿三個月之后,就可以豎著抱起來了,在喂奶之后媽媽就可以把寶寶豎著抱起來給寶寶拍嗝,這樣就可以防止吐奶。把寶寶的頭靠在父母的肩膀上面,輕輕的拍打著寶寶的背部,在寶寶打嗝之后,讓寶寶保持這個姿勢休息一下,就可以放下來了,打嗝是意味著讓寶寶胃里面的空氣排出來,在躺下之后吐奶的現象也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