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網】近年來,在“茅五洋瀘汾”固守白酒第一梯隊與百億以下酒企頻現“爆發式增長”的格局下,劍南春作為營收在200億元水平的酒企,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然而,近期,劍南春董事長喬天明獲刑引起關注。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這或將影響劍南春未來的整體戰略決策。由此可能產生的股權隱患,或對上下游供應鏈造成一定沖擊,這種不穩定的因素可能動搖上下游供應鏈對劍南春未來發展的信心和預期。
其實,在過去很長時間里,劍南春在國內市場上的地位僅次于茅臺和五糧液,如今卻已有被習酒、郎酒等“后輩”趕超之勢。郎酒和習酒已雙雙對外官宣2022年銷售收入突破200億元。而目前劍南春集團尚未公布2022年收入。劍南春公布的2021年集團年銷售收入為216億元。劍南春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鄧曉春曾在2021年底表示,到2025年劍南春的目標是收入達到200億-250億元,意味著當時還不到。
劍南春如今的發展現狀與其市場定位選擇或有一定關系。劍南春在白酒500元價格帶上占有重要的市場地位。由于前期疫情給各個行業造成沖擊,部分消費者消費緊縮或消費降級,在這種狀態下,像劍南春這樣的次高端白酒的消費場景減少。此外,劍南春在全國化的銷售過程中渠道利潤微薄,代理商是一種自然銷售,這也加劇了對劍南春的沖擊。
而相比之下,高端白酒市場呈現穩定性的增長,這是因為高端化市場面對的高凈值人群,對價格不敏感,消費場景受影響也較小。劍南春也推出過高端化產品,不過,目前白酒千元價格帶市場格局已經比較穩定,消費者的認知相對固化,很難有新的品牌能改變這種通過時間積累的品牌認知。
未來劍南春還面臨著諸多挑戰,筆者認為,尤其需要關注四個方面的變化。
一是從行業格局看,中國白酒市場格局已經基本固化,其中“茅五洋瀘汾”已經成為中國白酒行業全國性品牌第一梯隊,現有市場環境下新白酒品牌成為全國品牌的難度加大。劍南春想要打破格局、尋求突破,將面臨不小的挑戰。
二是在品牌建設方面花費成本可能更高。當前,中國酒業品牌的傳播成本和消費者教育成本更高,面對的環境也更復雜。過去,企業懂得運用“控量漲價”“廣告招標”,就可以比較容易地實現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傳播和銷售業績的提升。而現在品牌傳播主要陣地從電視大屏幕轉移到手機小屏幕,消費者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多來自熟人和各個圈層的信息分享與體驗分享,對企業品牌傳播和美譽度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是渠道結構發生改變。過去酒業主要是渠道大商支撐企業發展的模式,如今渠道結構發生變化,名酒主要銷售路徑是圈層營銷和企業家等消費者意見領袖引領的圈子銷售。不少酒企已經通過在圈層營銷方面進一步挖掘私域流量資源等方式,拓展影響力。營銷渠道、營銷手段的拓展也是劍南春需要尤為關注的。
四是品牌溢價能力和社會庫存消化能力。這兩項能力至關重要,可以說決定了企業的興衰。伴隨著過去十年房地產價格快速上漲,白酒和食品飲料的傳統銷售終端,餐飲酒店和超市酒行的房租也隨之上漲,因此各終端被迫將上漲的費用轉嫁給廠家。這就考驗著酒企如何消化這部分費用,也就是如何提高自身的品牌溢價和社會庫存消化的能力。對于并不屬于白酒行業第一梯隊的劍南春,這也將是一個重要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