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貧血是什么原因導致(導致貧血有7大原因)

5424

貧血是血液中紅細胞數量或血紅蛋白含量不足的疾病,主要與營養缺乏、慢性疾病、遺傳因素等有關。常見原因包括鐵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不足、慢性失血、骨髓問題、遺傳性貧血、慢性炎癥及妊娠需求增加。

1. 鐵缺乏

鐵是血紅蛋白合成的關鍵原料,攝入不足或吸收障礙會導致缺鐵性貧血。長期素食者、胃切除患者及月經過多女性風險較高。建議每周攝入2-3次動物肝臟,搭配維生素C促進吸收,必要時口服硫酸亞鐵片。

2. 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

這兩種營養素參與紅細胞成熟過程,缺乏時引發巨幼細胞性貧血。胃酸分泌不足的老年人、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者需警惕。日常可食用三文魚、雞蛋補充B12,菠菜、蘆筍補充葉酸,嚴重者需肌肉注射B12。

3. 慢性失血

消化道潰瘍、痔瘡反復出血會持續消耗鐵儲備。建議進行胃腸鏡檢查明確出血點,同時服用琥珀酸亞鐵配合維生素C,每日補充30mg元素鐵。

4. 骨髓造血異常

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疾病直接影響造血功能。需通過骨髓穿刺確診,治療包括免疫抑制劑環孢素、促紅細胞生成素注射或造血干細胞移植。

5. 遺傳因素

地中海貧血、鐮刀型貧血等由基因突變導致。婚前篩查可預防重型患兒出生,輕型患者需避免感染,中重度患者需定期輸血配合祛鐵治療。

6. 慢性疾病

類風濕關節炎、慢性腎病等炎癥狀態會抑制鐵利用。控制原發病是關鍵,可靜脈補充蔗糖鐵,目標血紅蛋白維持在100-110g/L為宜。

7. 妊娠期需求增加

孕婦血容量擴張導致生理性貧血。孕16周起每日需補充60mg鐵劑,配合400μg葉酸,血紅蛋白低于100g/L時應考慮靜脈補鐵。

貧血需要根據具體類型針對性治療,長期未改善或出現心悸、暈厥需及時血液科就診。日常注意均衡飲食,定期檢測血常規,避免自行長期服用鐵劑造成鐵過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