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肚子痛常見原因包括飲食不當、感染、腸套疊等,食物如冷飲、高脂食品、未熟果蔬易誘發腹痛。處理需根據病因調整飲食、藥物治療或及時就醫。
1. 飲食因素
過量食用冷飲刺激胃腸黏膜,引發痙攣性疼痛。油炸食品和高脂肪食物加重消化負擔,導致腹脹腹痛。未徹底清洗的果蔬可能攜帶致病菌,引發感染性腹瀉。建議選擇溫熱的米粥、蒸熟的蘋果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油膩。
2. 感染性疾病
輪狀病毒和諾如病毒感染常見于幼兒,伴隨嘔吐和稀水便。細菌性腸炎多由沙門氏菌或大腸桿菌引起,可能出現血便。寄生蟲感染如蛔蟲病可表現為臍周陣發性疼痛。需進行便常規檢查,病毒性感染以補液為主,細菌性需用頭孢克肟等抗生素。
3. 器質性疾病
腸套疊好發于2歲以下嬰幼兒,特征為間歇性哭鬧和果醬樣大便。急性闌尾炎初期表現為臍周痛后轉移至右下腹。過敏性紫癜可能以腹痛為首發癥狀,伴關節腫痛。這些情況需立即就醫,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嚴重者需手術治療。
4. 功能性腹痛
腸易激綜合征患兒對食物敏感,排便后疼痛緩解。乳糖不耐受飲用牛奶后出現腹脹腸鳴。心理因素如焦慮可能通過腦腸軸引發不適。建議記錄飲食日記,乳糖不耐受可選用水解奶粉,配合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
持續腹痛超過6小時或伴有發熱、血便需急診處理。日常注意飲食衛生,養成飯前洗手習慣,控制冰淇淋等冷食攝入量。腹痛發作時可順時針按摩腹部,用溫熱毛巾外敷緩解痙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