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可分為Ⅰ型(低氧性)和Ⅱ型(高碳酸血癥性),診斷標準基于動脈血氣分析結果及臨床表現(xiàn)。
1、Ⅰ型呼吸衰竭:
Ⅰ型呼吸衰竭以動脈血氧分壓低于60毫米汞柱為特征,不伴隨二氧化碳潴留。常見于肺實質(zhì)病變?nèi)绶窝住⒓毙院粑狡染C合征等。血氣分析顯示氧合指數(shù)≤300毫米汞柱,患者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發(fā)紺等低氧癥狀。需通過氧療改善氧合,嚴重者需機械通氣支持。
2、Ⅱ型呼吸衰竭:
Ⅱ型呼吸衰竭表現(xiàn)為動脈血氧分壓低于60毫米汞柱同時合并二氧化碳分壓高于50毫米汞柱。多見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神經(jīng)肌肉疾病等。患者可出現(xiàn)嗜睡、頭痛等二氧化碳麻醉癥狀。治療需糾正通氣不足,必要時使用無創(chuàng)或有創(chuàng)通氣。
3、血氣分析標準:
診斷核心依據(jù)為動脈血氣分析。Ⅰ型需滿足氧分壓<60毫米汞柱且二氧化碳分壓正常或降低;Ⅱ型需同時滿足氧分壓<60毫米汞柱和二氧化碳分壓>50毫米汞柱。采血時需保持患者平靜狀態(tài),避免吸氧干擾結果。
4、病因鑒別:
明確分型后需進一步排查病因。Ⅰ型常見于肺水腫、肺栓塞等換氣障礙疾病;Ⅱ型多由氣道阻塞、呼吸肌疲勞等通氣功能障礙引起。胸部影像學、肺功能檢查有助于病因診斷。
5、臨床表現(xiàn):
除血氣指標外,需結合臨床癥狀綜合判斷。Ⅰ型患者以呼吸急促、發(fā)紺為主;Ⅱ型患者可能伴隨意識改變、撲翼樣震顫等。急性發(fā)作時需立即評估生命體征,警惕多器官功能衰竭。
呼吸衰竭患者需嚴格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保持呼吸道通暢。建議戒煙并預防呼吸道感染,慢性病患者可進行呼吸康復訓練。出現(xiàn)明顯呼吸困難或意識障礙時應立即就醫(yī),延誤治療可能導致不可逆器官損傷。日常需避免過度勞累,保證營養(yǎng)支持以維持呼吸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