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供血不足時可能出現心跳加快或減慢,具體表現與缺血程度、病變部位及個體差異有關。心臟供血不足的典型心率變化主要有代償性心動過速、心律失常性心動過緩、心肌缺血性心率波動、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及嚴重缺血導致的心率失常。
1、代償性心動過速:
當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時,心肌缺氧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反射性引起心率增快。這種代償機制通過提高心輸出量來彌補單位血液攜氧量的下降,患者常感到心悸伴隨胸悶,活動后癥狀加重,靜息時心率多維持在每分鐘100次以上。
2、心律失常性心動過緩:
下壁心肌缺血易累及心臟傳導系統,尤其是右冠狀動脈供血區病變可能引發竇房結功能抑制,出現竇性心動過緩。這類患者心率可低于每分鐘50次,伴隨頭暈、黑朦等癥狀,嚴重時可發生竇性停搏或房室傳導阻滯。
3、心肌缺血性心率波動:
缺血心肌局部電活動不穩定可能導致心率忽快忽慢,常見于多支血管病變患者。心電圖可顯示竇性心律不齊與室性早搏交替出現,這種心率變異性與缺血導致的自主神經調節失衡密切相關。
4、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長期心肌缺血會改變心臟自主神經張力平衡,約40%患者出現晝夜心率節律異常。白天交感神經過度激活導致心率增快,夜間迷走神經代償性亢進又引起顯著心動過緩,這種交替現象提示心肌灌注儲備嚴重下降。
5、嚴重缺血致心率失常:
急性冠脈綜合征時心肌電活動紊亂可能引發致命性心律失常。前壁缺血更易出現室性心動過速甚至室顫,表現為心率突然增至每分鐘150次以上;而廣泛心肌梗死則可導致心臟驟停,此時心率完全消失。
心臟供血不足患者需保持低鹽低脂飲食,每日鈉攝入控制在2000毫克以內,優先選擇深海魚、燕麥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建議進行每周5次、每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運動強度以心率不超過(220-年齡)×60%為宜。戒煙限酒,避免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品,睡眠時采取左側臥位減輕心臟負荷。定期監測晨起靜息心率,若連續3天心率低于50次/分或高于100次/分應及時就醫。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冠狀動脈痙攣,外出時攜帶硝酸甘油等急救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