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腎性骨營養不良有哪些并發癥(腎性骨病的臨床表現)

5424

腎性骨營養不良可能引發骨質疏松、骨折、骨骼畸形、血管鈣化和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并發癥。


1、骨質疏松:


長期鈣磷代謝紊亂導致骨量減少,骨微結構破壞,表現為骨密度降低。患者易出現腰背疼痛、身高縮短,嚴重時輕微外力即可引發椎體壓縮性骨折。治療需糾正高磷血癥,補充活性維生素D,必要時使用雙膦酸鹽類藥物抑制骨吸收。


2、病理性骨折:


骨骼脆性增加導致非暴力性骨折,常見于肋骨、椎體和長骨。骨折愈合緩慢,可能伴隨頑固性疼痛和功能障礙。預防需維持血鈣磷在目標范圍,避免跌倒風險,嚴重骨折需骨科手術干預。


3、骨骼畸形:


兒童患者可出現佝僂病樣改變,成人多見腰椎側彎或胸廓變形。畸形與維生素D缺乏、繼發甲旁亢導致的骨軟化有關。早期通過藥物控制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可減緩進展,嚴重畸形需矯形手術。


4、血管鈣化:


鈣磷乘積升高促使鈣鹽沉積在血管壁,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表現為冠狀動脈、主動脈等中膜鈣化,可通過CT檢查發現。控制血磷低于1.78mmol/L,使用非含鈣磷結合劑有助于延緩進程。


5、繼發甲旁亢:


低血鈣刺激甲狀旁腺增生,導致甲狀旁腺激素過度分泌。患者出現骨痛、瘙癢、異位鈣化,實驗室檢查顯示PTH顯著升高。治療包括擬鈣劑、維生素D類似物,藥物無效時需甲狀旁腺切除。


腎性骨營養不良患者需嚴格限制高磷食物如動物內臟、堅果、可樂的攝入,每日磷攝入控制在800-1000mg。保證適量日照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但避免暴曬。規律進行抗阻力訓練和平衡訓練,如太極拳、靠墻深蹲等增強骨強度。監測血鈣、血磷及甲狀旁腺激素水平,每半年進行骨密度檢查。出現不明原因骨痛或活動受限時應及時就診,避免自行補鈣或使用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