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胃食管反流與反流性食管炎有什么區別(胃食管反流病如何根治)

5424

胃食管反流與反流性食管炎的區別主要在于疾病性質、癥狀表現及病理改變,前者為生理現象,后者為病理性損傷。


1、定義差異:


胃食管反流指胃內容物逆向流入食管,屬于功能性改變;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酸長期刺激導致食管黏膜破損的炎癥性疾病,需通過胃鏡確診黏膜糜爛或潰瘍。


2、癥狀特點:


胃食管反流表現為間歇性燒心、反酸,多與飲食相關;反流性食管炎除典型反流癥狀外,可能伴隨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難,夜間平臥時加重。


3、病理分級:


胃食管反流無器質性病變;反流性食管炎根據洛杉磯分級可分為A級(黏膜破損<5毫米)至D級(潰瘍融合>75%食管周徑),嚴重者可致食管狹窄。


4、檢查手段:


胃食管反流可通過癥狀問卷和24小時pH監測評估;反流性食管炎需依賴胃鏡檢查明確黏膜損傷程度,必要時進行組織活檢排除巴雷特食管等癌前病變。


5、治療策略:


胃食管反流以生活方式調整為主,如抬高床頭、避免高脂飲食;反流性食管炎需規范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療程通常8-12周,合并食管狹窄需內鏡下擴張治療。


日常需控制體重、戒煙限酒,減少巧克力及薄荷等降低食管下括約肌壓力的食物攝入。睡眠時保持左側臥位可減少夜間反流發作,餐后2小時內避免平臥。若癥狀每周發作超過2次或出現嘔血、消瘦等報警癥狀,應及時消化科就診評估黏膜損傷情況。長期未控制的食管炎可能增加食管腺癌風險,需定期內鏡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