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是鲀科魚類的統稱,學名河鲀,別稱氣泡魚、吹肚魚、氣鼓魚等,因肉味鮮美而素有“菜肴之冠”的美譽,但河豚部分器官或組織有毒,誤食后輕者使人中毒,嚴重者可致人死亡,下面來看一看河豚產地在哪里吧!
一、魚種論述
河豚學名河鲀,別稱氣泡魚、吹肚魚、氣鼓魚等,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鲀形目、鲀科魚類的統稱,鲀科有16屬約118種,我國有11屬39種,常見的有蟲紋東方鲀、橫紋東方鲀、紅鰭東方鲀、刺鲀、綠河鲀、黑斑叉鼻鲀等。
二、產地分布
河豚在世界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全世界約有6屬118種,我國有11屬39種,廣泛分布于在黃海、渤海、東海、南海及近海江河中,在江浙一帶俗稱河豚,在山東俗稱艇巴,在河北俗稱臘頭,在廣東俗稱乖魚、雞抱,在廣西俗稱龜魚。
三、有毒部位
河豚的卵巢、脾臟、肝臟、腎臟、胃腸、血液、眼睛等器官或組織都有毒,毒性由強到弱依次是卵巢、脾臟、肝臟、血筋、血液、眼睛、鰓耙、皮膚,具體毒性因季節等因素不同而不同,例如2~5月河豚卵巢、肝臟的毒性最強,6~7月產卵后卵巢毒性減弱,皮膚、精巢、肌肉微毒或無毒。
四、中毒處理
1、第一步:河豚中毒首先必須要催吐,讓病人把胃里的河豚全部吐掉,可通過喝肥皂水、扣喉嚨等方式讓病人劇烈嘔吐出胃里的河豚殘渣。
2、第二步:河豚中毒催吐后立刻送醫院洗胃,事實上農藥中毒、食物中毒的人送醫院后醫生都會給病人洗胃,這樣可徹底清除胃中的毒物。
3、第三步:河豚中毒目前尚無特效的解毒劑,一般情況下都是靜脈注射高滲或等滲葡萄糖溶液,這樣可促進河豚毒素盡快排泄并維持呼吸。
4、第三步:河豚中毒所用藥物因癥狀不同而不同,但阿托品基本上都是要用的,其次是鹽酸士的寧、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尼可剎米等。
綠河豚是鲀科鲀屬淡水魚類,別稱斑點綠色河鲀、金娃娃、雞泡魚等,因外形酷似一艘迷你潛水艇亦稱潛水艇魚,原產于印度、緬甸、斯里蘭卡等地,現多作觀賞魚類引種至世界各地,下面來看一看綠河豚是什么魚吧!
一、魚種論述
綠河豚別稱斑點綠色河鲀、金娃娃、雞泡魚等,因外形酷似一艘迷你潛水艇亦稱潛水艇魚,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鲀形目、鲀科、鲀屬淡水魚類,成魚體長可達17厘米,在水族箱中通常5~8厘米,壽命可達10年之久。
二、形態特征
綠河豚體約呈橫狀長橢圓形,頭部粗圓,一對突起的大眼睛非常有神,瞳孔以黑色為主,亦可呈現藍色或綠色,體表光滑無鱗,魚鰭半透明,無腹鰭,尾鰭圓扇形,體色黃藍相間,胸鰭無色透明,其余鰭偏藍或偏黃,背鰭基部有一塊黑斑,背鰭、臀鰭、尾鰭上有小點閃爍。
三、分布范圍
綠河豚是熱帶觀賞魚中最火熱的鲀科觀賞魚,與河鲀(河豚)同屬于鲀科,原產于印度、緬甸、斯里蘭卡等地,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我國南方部分地區也有分布,現多作觀賞魚類引種至世界各地。
四、生活習性
1、洄游性:綠河豚是洄游性魚類,幼魚棲息在淡水中,隨著魚體成熟身體所需的鹽分也將逐漸提升,最后轉移到河口咸淡水中生活。
2、肉食性:綠河豚是肉食性魚類,牙齒相當鋒利,能輕易咬碎甲殼類、貝類的硬殼掠食里面的肉,也獵食小型魚類、海蚯蚓等動物。
3、劇毒性:綠河豚是劇毒性魚類,毒性相當于劇毒藥品氰化鈉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飼養綠河豚時一定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