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靜脈曲張可能引發皮膚潰瘍、血栓性靜脈炎和靜脈破裂出血等并發癥,需根據癥狀進展程度判斷嚴重性。下肢靜脈曲張的危害主要有皮膚營養障礙、血栓形成風險增加、出血傾向加重。
1、皮膚營養障礙:
靜脈高壓導致下肢皮膚長期缺血缺氧,表現為色素沉著、濕疹樣改變或皮膚萎縮。早期可通過彈力襪壓迫治療改善血液循環,進展期需配合藥物改善微循環,出現皮膚潰瘍時需清創聯合傷口護理。
2、血栓形成風險:
張靜脈內血流淤滯易形成血栓,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淺靜脈血栓可外用抗凝凝膠,深靜脈血栓需皮下注射抗凝藥物,嚴重者需行靜脈濾器植入術預防肺栓塞。
3、出血傾向加重:
曲張靜脈壁變薄脆弱,輕微外傷即可引發出血。小范圍出血可局部壓迫止血,反復出血或噴射狀出血需急診手術結扎血管,合并感染者需同步抗感染治療。
日常應避免久站久坐,休息時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回流。建議選擇低鹽高纖維飲食控制體重,游泳或騎自行車等非負重運動可增強小腿肌肉泵功能。冬季注意下肢保暖,洗澡水溫不超過40℃。每年進行下肢靜脈超聲檢查監測病情變化,出現皮膚發黑、潰瘍或突發腫脹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