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時血壓越透越低可能與血容量快速下降、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心臟功能異常、藥物因素、透析液成分不當等原因有關。這種情況需警惕低血壓相關并發癥,建議及時調整透析方案并監測生命體征。
1、血容量快速下降
透析過程中超濾速度過快或脫水量設置過高時,血管內液體短期內大量丟失,導致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此時機體代償機制無法及時調節,可能伴隨頭暈、冷汗、肌肉痙攣等表現。需根據干體重重新評估超濾率,必要時補充生理鹽水或調整透析液鈉濃度。
2、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長期透析患者常合并自主神經病變,血壓調節功能受損。當透析清除尿毒癥毒素時,血管收縮反應遲鈍,可能突發面色蒼白、惡心等癥狀。此類情況需避免透析前空腹,可采用低溫透析或分段超濾方式改善。
3、心臟功能異常
合并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等疾病的患者,心臟泵血功能受限難以應對透析時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可能伴隨胸悶、心律失常等表現,需通過超聲心動圖評估心功能,調整透析頻率并限制透析間期體重增長。
4、藥物因素
部分降壓藥如鈣通道阻滯劑、血管擴張劑等可能增強透析對血壓的影響。透析前服用此類藥物會加劇低血壓風險,表現為用藥后血壓持續下降。建議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時間或更換藥物種類。
5、透析液成分不當
透析液鈣離子濃度過低或碳酸氫鹽濃度過高時,可能引起血管擴張和心肌抑制。這種情況多伴隨手足麻木、呼吸急促等電解質紊亂癥狀,需監測血氣分析并個性化調整透析液配方。
透析患者日常需嚴格記錄出入量,控制透析間期體重增長在干體重的3%-5%以內。飲食上注意優質蛋白和熱量補充,避免高鉀食物攝入。透析過程中出現心慌、視物模糊等低血壓前兆時,應立即告知醫護人員調整治療參數。建議定期評估血管通路功能,必要時進行心臟及自主神經功能檢查,預防嚴重心血管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