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出血可通過藥物止血、內鏡下治療、介入治療、外科手術、輸血及對癥支持等方式治療。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出血通常由門靜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凝血功能障礙、胃黏膜病變、感染等原因引起。1、藥物止血
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出血時,可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如生長抑素、奧曲肽等收縮內臟血管,降低門靜脈壓力。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止血藥物如血凝酶、氨甲環酸等可促進凝血。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自行調整劑量。
2、內鏡下治療
內鏡下治療是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方法,包括內鏡下套扎術、硬化劑注射、組織膠注射等。內鏡下套扎術通過橡皮圈結扎曲張靜脈,阻斷血流。硬化劑注射可使曲張靜脈纖維化閉塞。組織膠注射可快速封閉出血點。內鏡治療需由經驗豐富的醫師操作。
3、介入治療
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是常用的介入治療方法,通過在肝內建立門靜脈與肝靜脈之間的分流通道,降低門靜脈壓力。該手術創傷小,恢復快,但可能誘發肝性腦病。其他介入治療包括經皮經肝胃冠狀靜脈栓塞術、脾動脈栓塞術等。
4、外科手術
對于藥物和內鏡治療無效的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出血,可考慮外科手術。門體分流術如遠端脾腎靜脈分流術、腸系膜上靜脈-下腔靜脈分流術等可有效降低門靜脈壓力。脾切除術適用于合并脾功能亢進的患者。肝移植是終末期肝病的根治性治療方法。
5、輸血及對癥支持
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出血患者常需輸血糾正貧血,補充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同時需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預防感染,營養支持等。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禁食至出血停止,逐漸恢復流質飲食。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觀察有無再出血跡象。
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療后需長期隨訪,定期復查胃鏡評估靜脈曲張情況。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粗糙、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酒,避免使用損傷肝臟的藥物。適當補充優質蛋白,控制鈉鹽攝入預防腹水。保持良好心態,配合醫生治療,有助于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