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孔里面爛了可能與鼻腔干燥、挖鼻損傷、鼻炎、鼻前庭炎、鼻部感染等原因有關。鼻腔黏膜破損通常表現(xiàn)為疼痛、結痂、出血等癥狀,需結合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處理。
1、鼻腔干燥
長期處于干燥環(huán)境或飲水不足會導致鼻腔黏膜脫水皸裂,表現(xiàn)為鼻腔內灼痛感、反復結痂。可通過使用生理鹽水噴霧濕潤鼻腔,室內放置加濕器維持濕度,每日飲水超過1500毫升改善。避免用力擤鼻或摳挖鼻腔。
2、挖鼻損傷
頻繁挖鼻或用力過猛易造成鼻前庭皮膚機械性損傷,形成糜爛面伴滲液或血痂。需立即停止挖鼻行為,局部涂抹紅霉素軟膏預防感染。若伴隨紅腫熱痛可遵醫(yī)囑使用莫匹羅星軟膏。
3、鼻炎
過敏性鼻炎或慢性鼻炎患者因反復流涕、擤鼻摩擦導致鼻黏膜潰爛,常伴有鼻塞、打噴嚏。需避免接觸過敏原,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控制炎癥,配合鹽酸氮卓斯汀鼻噴霧劑緩解癥狀。
4、鼻前庭炎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鼻前庭毛囊炎可導致局部化膿潰爛,伴隨黃色結痂和壓痛。需每日用碘伏消毒患處,外涂夫西地酸乳膏,嚴重時口服頭孢呋辛酯片。禁止擠壓癤腫。
5、鼻部感染
皰疹病毒或結核桿菌感染可能引發(fā)鼻腔深部潰瘍,表現(xiàn)為邊緣隆起的痛性創(chuàng)面。需通過鼻內鏡和病理檢查確診,皰疹感染可口服阿昔洛韋片,結核性潰瘍需規(guī)范抗結核治療。
日常應保持鼻腔清潔濕潤,避免接觸刺激性氣體。飲食需增加維生素A、C攝入促進黏膜修復,如胡蘿卜、獼猴桃等。若潰爛持續(xù)2周未愈、伴隨發(fā)熱或膿性分泌物,需及時就診耳鼻喉科排查特異性感染或腫瘤性病變。擤鼻時需單側交替進行以減少黏膜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