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患者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高脂食物、酸性食物、咖啡因類飲品及酒精等。消化性潰瘍是胃或十二指腸黏膜的慢性潰瘍,飲食不當可能加重黏膜損傷。
1、辛辣刺激性食物
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調料會直接刺激潰瘍面,導致胃酸分泌增多,加重疼痛和炎癥反應。這類食物可能延緩潰瘍愈合,甚至誘發消化道出血。患者應選擇清淡烹飪方式,如蒸煮或燉湯。
2、高脂食物
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脂食物需要更長時間消化,延長胃排空時間,增加胃酸分泌壓力。長期攝入可能損傷胃黏膜屏障功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協同加重潰瘍。建議用魚肉、雞胸肉等低脂蛋白替代。
3、酸性食物
柑橘類水果、番茄、醋等酸性食物可能降低胃內pH值,直接腐蝕潰瘍創面。部分患者進食后會出現燒心感或反酸癥狀。可選擇香蕉、梨等低酸水果補充維生素。
4、咖啡因類飲品
咖啡、濃茶中的咖啡因會刺激胃泌素釋放,促進胃酸過量分泌。同時可能松弛食管下括約肌,引發反流性食管炎。潰瘍活動期應改用菊花茶、大麥茶等無刺激飲品。
5、酒精
乙醇會溶解胃黏膜表面的黏液保護層,直接損傷上皮細胞。長期飲酒可能誘發胃出血甚至穿孔。啤酒中的二氧化碳還會增加胃內壓力,建議徹底戒酒直至潰瘍愈合。
消化性潰瘍患者需建立規律飲食習慣,每日5-6次少量進食可中和胃酸。烹調宜采用蒸煮方式,避免煎炸。可適量食用猴頭菇、山藥等具有黏膜保護作用的食材。若出現嘔血、黑便等報警癥狀,須立即就醫。治療期間應遵醫囑服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鋁碳酸鎂咀嚼片等藥物,并完成根除幽門螺桿菌的四聯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