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患者的皮膚損害可通過避免誘因、局部護理、藥物治療、中醫調理及監測并發癥等方式處理。皮膚損害通常由過敏反應、感染因素、血管炎癥、藥物刺激及免疫異常等原因引起。
1、避免誘因:
明確并遠離可能誘發過敏的食物如海鮮、堅果等,減少接觸花粉、塵螨等環境過敏原。日常選擇寬松棉質衣物,避免摩擦皮膚。保持居住環境清潔通風,降低塵螨滋生風險。
2、局部護理:
皮損處每日用溫水輕柔清潔,避免使用堿性肥皂。破潰部位可外用抗生素軟膏預防感染,未破損的紫癜可涂抹溫和保濕劑。禁止抓撓或熱敷皮損區域,防止癥狀加重。
3、藥物治療:
急性期可遵醫囑使用抗組胺藥物緩解瘙癢,嚴重者需短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控制炎癥。合并感染時需聯用抗生素,頑固性病例可能需免疫抑制劑治療。所有藥物需嚴格遵循專科醫師指導使用。
4、中醫調理:
辨證選用清熱涼血類中藥內服,如犀角地黃湯加減。外洗可選用野菊花、紫草等煎湯濕敷。針灸選取曲池、血海等穴位調節氣血,需由專業中醫師操作。
5、監測并發癥:
密切觀察是否出現關節腫痛、腹痛或血尿,提示可能累及關節、消化道或腎臟。定期檢測尿常規和腎功能,皮膚大面積破潰需警惕繼發感染。出現新發癥狀需立即復診。
日常建議保持適度運動如太極、散步以增強體質,但急性期需臥床休息。飲食宜清淡富含維生素C,可適量食用蓮藕、荸薺等涼血食材,避免辛辣刺激及已知過敏食物。保持規律作息與情緒穩定,記錄過敏日記幫助識別誘因。冬季注意皮膚保濕防干裂,夏季避免日光直射皮損部位。恢復期可逐步嘗試食物激發試驗,在醫生指導下建立安全飲食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