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胃和十二指腸疾病會導致上消化道出血嗎(克羅恩病最常見的癥狀是什么)

5424

胃和十二指腸疾病是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主要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黏膜病變、胃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及胃癌等疾病。上消化道出血通常表現為嘔血、黑便、頭暈等癥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1、胃潰瘍:


胃潰瘍是胃黏膜深層組織受損形成的病變,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蝕潰瘍面可能損傷血管導致出血。胃潰瘍出血常表現為嘔血或咖啡樣嘔吐物,伴隨上腹疼痛、惡心等癥狀。治療需抑制胃酸分泌,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配合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嚴重出血需內鏡下止血或手術治療。


2、十二指腸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多發生于球部,幽門螺桿菌感染和胃酸分泌過多是主要誘因。潰瘍侵蝕血管可引起出血,表現為黑便或嘔血,常伴有饑餓痛、夜間痛。治療需根除幽門螺桿菌,采用四聯療法包含鉍劑、質子泵抑制劑及兩種抗生素,出血量大時需內鏡治療。


3、急性胃黏膜病變:


急性胃黏膜病變多見于應激、藥物或酒精刺激導致的胃黏膜廣泛糜爛。病變表淺但范圍廣,易引發出血,表現為嘔血或黑便。治療需去除誘因,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如泮托拉唑,配合胃黏膜保護劑如鋁碳酸鎂,嚴重者需輸血支持。


4、胃食管靜脈曲張:


胃食管靜脈曲張常見于肝硬化患者,門靜脈高壓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擴張迂曲,破裂后出血量大且兇險。表現為大量嘔血,常伴休克。急性期需內鏡下套扎或硬化治療,配合生長抑素類似物如奧曲肽降低門脈壓力,預防再出血可考慮TIPS手術。


5、胃癌:


胃癌組織血供豐富且質地脆,腫瘤侵蝕血管或表面潰爛均可導致出血,多為持續少量出血表現為黑便。早期胃癌可內鏡下切除,進展期需手術聯合化療,出血量大時需介入栓塞或姑息性手術止血。


預防上消化道出血需注意飲食規律,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過量飲酒,慎用非甾體抗炎藥。胃病患者應定期復查胃鏡,幽門螺桿菌陽性者需規范治療。出現嘔血、黑便等癥狀應立即就醫,出血期間禁食,恢復期從流質飲食逐步過渡,選擇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條,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蛋清促進黏膜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