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網】近日,記者獲悉,貴州醬酒集團已于近期完成了對貴州茅臺鎮吳公巖酒業有限公司(簡稱“吳公巖酒業”)的并購,并已于7月13日完成工商變更登記。變更后,貴州醬酒集團酒業生產有限公司持股51%,吳公巖酒業公司名稱變更為貴州醬酒吳公巖酒業有限公司。
據悉,這也是繼上個月貴州醬酒集團高薪聘請銷售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之后的又一重大動作。
在業內人士看來,“醬酒行至中場,更需要優質產業資本的持續投入,來助力行業的行穩致遠;而貴州醬酒集團吸納人才,以及此次的并購動作都是在為貴州白酒發展提供資本助力,有利于進一步組織、整合、優化醬酒產業,以提升醬酒品類在白酒市場的競爭力。”
01
起源清朝歷經百年,“吳公巖”極具品牌價值
熟悉貴州白酒的人士,對“吳公巖”這三個字必定不會陌生。吳公巖,是為紀念清乾隆年間帶領鄉民疏導修浚赤水河的民間義士吳登舉而起名,距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
“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這句詩就來自于清代西南大儒鄭珍《吳公巖》,意思是四川的食鹽要運往貴州,官商要從茅臺鎮進入和散開,描繪了道光時期貴州茅臺地區渡口的商業景象。
著名的美酒河景區,就位于四川古藺縣與貴州仁懷市接壤處的赤水河南岸吳公巖的懸崖上。“美酒河”三個大字就刻在吳公巖絕壁之上,摩崖石刻總面積達4800平方米,這片刻字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評為“最大的摩崖石刻漢字”。
因此,“吳公巖”不僅與赤水河、醬香酒有著較深的歷史淵源,同時也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著極高的品牌價值。
02
從小作坊到規模企業,吳公巖酒業實力不俗
1995年,位于茅臺鎮的吳公巖酒廠建成,彼時僅是一間默默無聞的小作坊,年產量僅20余噸。6年后,吳公巖酒廠申請注冊了“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吳公巖酒業有限公司”,將酒廠進行擴建,逐步搭建了生產車間、包裝車間、質檢中心等各種配套設施。
據了解,在初具規模后,吳公巖酒業更為重視產品品質,傳承與發揚茅臺鎮醬酒傳統釀酒工藝與獨特風格,在用心釀酒的同時,不斷開拓市場,年生產能力也得到了逐步提升,從2001年280噸到2003年的460噸,再到2007年的680余噸。
2008年,在生產、銷售能力實現大幅提升之后,吳公巖酒業在仁懷名酒工業園區榮昌壩生產區投資新建了工廠,占地面積13000多平米,新購進現代生產設備、先進的生產流水線,年生產能力達到了1000余噸,公司員工也從原來的十幾人發展至現在的一百多人,成為了一家集生產、研發、銷售于一體的大中型民營企業,成為仁懷白酒行業規模企業之一。
發展20多年的時間里,吳公巖酒業公司也以其堅實的品質、規范的企業管理贏得了市場、行業的認可,旗下品牌曾先后獲得2011第二屆貴州品牌博覽會金獎、貴州省十大民間酒文化遺產名酒,第八屆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網評白酒類金獎等獎項。
03
投資邏輯生變,此次并購意味著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前兩年資本對茅臺鎮的高關注度與諸多大佬的紛紛入局,今年“醬酒資本退潮”的說法開始甚囂塵上,而就在5月份,仁懷政府與四家企業集中簽約了超過90億的招商引資項目,讓這一猜測不攻自破。
此次貴州醬酒集團對吳公巖酒業的并購也說明了,行業調整期下,醬酒投資的邏輯在發生變化,一方面是金融、投機資本在退出,但優質的產業資本仍在堅定投入;另一方面,能明顯看出,資本的實力更強,且更看重長期價值。
那么,這次并購對貴州醬酒集團意味著什么?
首先,擁有了優質釀酒資源,加強集團的核心競爭力。
早在2020年成立之初,貴州醬酒集團就制定了“以股權合作為紐帶,通過控股、參股酒企,共同打造白酒釀造基地”的規劃。在過去一年,貴州醬酒集團在仁懷合作兩家優質企業,在省會貴陽建成年灌裝1萬噸的生產線,啟動了仁懷460畝白酒釀造基地修建項目。
如今成功并購吳公巖酒業,則意味著貴州醬酒集團布局了更為成熟且優質的上游釀酒企業,一來對傳統釀酒工藝更好的傳承,為產品提供了更多品質保障;二來在優質基酒儲存、醬酒年產量以及市場供應方面,做足了市場準備。
其次,強強聯合,以平臺優勢提升競爭壁壘。
“時間,是醬酒所擁有的核心價值,也是企業的競爭壁壘”,有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相比起自建酒廠、自創品牌,借勢已經有品牌根基與老酒資源的酒廠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貴州醬酒集團對吳公巖酒業的并購即是如此,不僅能夠用好貴州醬酒集團的平臺和資源整合優勢,實現貴州醬酒在市場價值的轉化與增量,同時也有利于通過強強聯合,來更好的匯聚“高品質”元素,構建高品質“DNA”,以共贏概念,為市場持續提供更高品質的高端醬酒。
據悉,貴州醬酒集團2022年計劃用于品牌推廣方面的預算不低于一億元,并將結合市場需求逐年遞增,不斷提升消費者對旗下品牌的認知度。
由此來看,貴州醬酒集團所具備的資本運作、品牌建設以及人才資源等實力能夠很好的與吳公巖酒業形成互補,此次并購也有助于最大限度的發揮雙方的優勢,實現貴州醬酒在市場價值的轉化與增量,持續助力和打造貴州醬酒產業旗艦和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