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氏族譜中的李姓(主流李氏一共七大始祖)

5424

姓始祖李利貞

談及李姓,自然是中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姓。

在宋朝為第二大姓,在元朝、明朝則是第三大姓。

而至2019年中國李姓人口達(dá)到1.009億人,為全國第二大姓,僅次于1.015億人的王姓。

和王姓相同似,李姓來源也相當(dāng)復(fù)雜。

關(guān)于李姓的源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說法:

其一和王姓相同,也源出姬姓,來自于商周時期的巴國。

巴國在夏朝時稱為“巴方”,商朝時稱為“巴奠”。公元前11世紀(jì),巴人參與了周武王伐紂,立了功。西周初期分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巴氏被封為子國,首領(lǐng)為姬姓宗族,子爵。

古代巴人分布于今重慶、湘西、鄂東一帶,尊奉廩君為先祖,廩君死后魂魄化為虎,因此巴人以虎為圖騰,而巴語古方言讀虎為“李”,廩也是“李”的音轉(zhuǎn),所以到西晉末年,廩君之后崇仰漢人之姓,也依音用李姓。

公元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國,史稱成漢,出了李特、李雄幾位成漢皇帝。這是李姓在中國所建的第一個王朝。而李姓在中國歷史上建立的政權(quán)最多,稱帝稱王者達(dá)60多人,先后建立有 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順等政權(quán)。(本文為“咖啡隨筆”原創(chuàng),請尊重知識產(chǎn)權(quán),違法必究,盜版必究)

春秋各國與巴國

其二源于封賞賜姓。

蜀漢時期,諸葛亮平哀牢夷后,賜當(dāng)?shù)厣贁?shù)民族趙、張、楊、李等姓。

漢晉時期,北方游牧的少數(shù)民族內(nèi)附,部分匈奴人和鮮卑人隨之被賜為劉、李等姓。

北魏時期,孝文遷都洛陽后,實行文化上全面漢化政策,鮮卑族有復(fù)姓叱李氏被封為李氏 。

唐朝時期,皇室賜予李姓最多。

如先是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鮮于、張、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羅等氏,因建國有功從李唐皇族姓李。

稍后大食國人李訶末將軍、李彥升和波斯人李鉉、李珣均被王侯賜姓。

再后來沙陀、氐、回紇、契丹、高車、吐蕃以及猶太、安息、高句麗、黨項等外來少數(shù)族裔因功或者內(nèi)附,多被封賞為李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