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些奶粉誤區你或許還在犯 小心你的自以為是害了自家寶寶

5424

沖奶粉是幾乎所有媽媽的必修技能。但是,不要以為這在技術上沒有難度。沖奶粉是一件小事,但這件小事足以困擾大多數新手父母,絕不是沖和泡這么簡單的兩步,而且不少父母在這上面栽了跟頭。這些奶粉誤區你或許還在犯?小心你的自以為是害了自家寶寶!

誤區一:用礦泉水或純凈水沖奶粉。

純水和蒸餾水一樣,不含雜質和細菌,也不含各種無機鹽,缺少普通自來水所含的礦物質。長期用純凈水配制奶粉可能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礦泉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磷酸鹽和磷酸鈣,但寶寶腸胃的消化功能并不完善。長期用礦泉水沖奶會引起寶寶消化不良和便秘。

配方奶粉建議使用自來水,因為目前家庭使用的自來水已經經過科學處理,水質符合標準。自來水燒開后,放涼到40攝氏度左右,再用來沖奶粉。

誤區二:沖奶粉時,先倒奶粉,再加水。

這恐怕是很多媽媽經常犯的錯誤。

一般不管是國產奶粉還是洋奶粉,都是先放水再放奶粉。準確調整嬰幼兒奶粉的濃度,因為嬰幼兒還不成熟,包括消化、代謝、排泄功能還不完善,牛奶的濃度要盡量接近母乳的濃度。首先,排水。一種是讓你按照奶粉中標明的水量準確沖奶粉,這樣奶粉就不會太稠,增加寶寶消化的負擔。然后,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溫。水溫過熱會破壞奶粉中的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現在奶粉技術好,溶解性好,40度左右的水完全可以完全沖調。

先加奶粉還是先加水有什么區別?其實是有區別的。如果先加奶粉,再加水,還是加到原來的刻度,牛奶就會變稠。

誤區三:牛奶越濃越有營養。

有些家長怕孩子營養跟不上。他們每次沖奶粉都會加一勺,讓牛奶變稠。其實這是很不科學的。專家指出,嬰幼兒攝入牛奶的濃度應與孩子的年齡成正比,其濃度應根據月齡逐漸增加。如果嬰兒經常喝太多牛奶,會引起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絕進食。久而久之,還可能引起急性出血性腸炎。

誤區四:水越熱,奶粉越好。

如果不注意水溫,牛奶中會產生大量氣泡,而寶寶喝了含有大量氣泡的牛奶,很容易脹氣打嗝吐奶。嬰幼兒配方奶粉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維生素D、鈣、鐵等微量元素。在喂給嬰兒之前,它需要用水清洗。家長要注意,一定不能用開水沖奶粉。

開水水溫很高,沖奶粉時,奶粉中的乳清蛋白會產生凝塊,影響孩子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一些對熱不穩定的維生素會被破壞,特別是一些奶粉中添加的免疫活性物質會被完全破壞。所以配制奶粉要用溫水,避免營養成分流失。通常,泡牛奶的最佳水溫是40-50攝氏度。

誤區五:用勺子攪拌或者上下劇烈搖晃。

給寶寶沖奶粉,很多家長會先把奶粉放進瓶子里,再倒入熱水,不停地搖晃瓶子,直到所有的奶粉融化。其實這些看似簡單的步驟,每一步都埋下了“地雷”。

嬰幼兒奶粉中有很多熱穩定性差的營養成分。奶粉如果用溫度較高的開水沖泡,很容易流失營養。洗完奶粉后不要用力上下搖晃奶瓶,這樣會破壞奶粉中的營養成分,產生的氣泡會影響寶寶的消化。

誤區六:冷了又加熱。

如果將配制好的奶粉再次煮沸,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的結構會發生變化,從而失去原有的營養價值。如果寶寶再喝這種奶,營養會大大降低。

誤區七:將洗好的奶粉放入暖奶器中。

有些媽媽這樣做主要是想在晚上喂奶的時候省力,但這樣不好。浸泡過的奶粉如果沒有吃過,在室溫下存放不能超過2小時(暖奶器里的溫度必須超過室溫,所以存放時間更短),如果放在冰箱里,存放不能超過24小時;如果寶寶吃完有剩菜,就要丟棄。

誤區八:換奶粉和換衣服一樣神速

無論是從一個品牌到另一個品牌,還是從同一個品牌的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這個過程都叫轉奶,容易導致寶寶腸胃不適。

轉奶初期,兩種奶粉一定要混合。首先,在舊奶粉中加入1/3的新奶粉。吃了兩三天沒有不適,再服用1/2的老奶粉和新奶粉兩三天,然后服用1/3的老奶粉和2/3的新奶粉兩三天,最后過渡到完全新的奶粉。在轉奶的日子里不要添加其他新的輔食。當嬰兒生病時,如感冒發燒,或在接種疫苗期間,不適合母乳喂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