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后,國際體系的變化并不是真正走向和平,而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蘇聯等國家對抗。因為西方國家認為,蘇聯是最大威脅。為了徹底打壓蘇聯,1949年4月4日,美國組織加拿大、英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1955年,蘇聯也不甘示弱,蘇、東德、波、阿、捷、匈、羅、保八國在華沙簽《華約條約》,于是對抗北約的體系建立起來。
華約組織建立后,冷戰體系對立化就開始了。華約組織的宗旨是:“如果在歐洲發生了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對一個或幾個締約國的進攻,每一締約國應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行使單獨或集體自衛的權利,個別地或通過同其他締約國的協議,以一切它認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裝部隊,立即對遭受這種進攻的某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給予援助”。但華約組織“壽命”很短,只存在36年,蘇聯解體后也自行解體。北約組織至今還存在,為何華約組織突然瓦解?
實行“家長式”管理
華約組織名義是與蘇聯相同體制的歐洲國家組成,實際上是蘇聯應對美國等西方國家而組成的一個聯盟。整個華約組織國家成員都要聽命于蘇聯,特別是勃列日涅夫上臺后推行所謂的“勃列日涅夫主義”,不斷壓制脅迫華約成員國,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蘇聯儼然成為華約組織成員國的“家長”。
1965年至1968年,勃列日涅夫參加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東德、保加利亞等華約國家會議時,不斷重復一句話:“……鞏固作為全世界一切革命力量和解放力量的堡壘的第一個各國大家庭”,既然勃列日涅夫把華約組織說成“大家庭”,他就成了這個“大家庭”的家長,他對華約組織每個成員國的建設都會指手畫腳,甚至派兵干預別國的內政,對于不聽話的國家,蘇聯也會進行打壓。
1968年,阿爾巴尼亞因不堪忍受勃列日涅夫的“家長式”做法,率先退出了華約體系。蘇聯對于各個華約體系成員國內部問題一味打壓,卻看到不到存在的隱患。
二戰后,國際體系的變化并不是真正走向和平,而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蘇聯等國家對抗。因為西方國家認為,蘇聯是最大威脅。為了徹底打壓蘇聯,1949年4月4日,美國組織加拿大、英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1955年,蘇聯也不甘示弱,蘇、東德、波、阿、捷、匈、羅、保八國在華沙簽《華約條約》,于是對抗北約的體系建立起來。
華約組織建立后,冷戰體系對立化就開始了。華約組織的宗旨是:“如果在歐洲發生了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對一個或幾個締約國的進攻,每一締約國應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行使單獨或集體自衛的權利,個別地或通過同其他締約國的協議,以一切它認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裝部隊,立即對遭受這種進攻的某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給予援助”。但華約組織“壽命”很短,只存在36年,蘇聯解體后也自行解體。北約組織至今還存在,為何華約組織突然瓦解?
實行“家長式”管理
華約組織名義是與蘇聯相同體制的歐洲國家組成,實際上是蘇聯應對美國等西方國家而組成的一個聯盟。整個華約組織國家成員都要聽命于蘇聯,特別是勃列日涅夫上臺后推行所謂的“勃列日涅夫主義”,不斷壓制脅迫華約成員國,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蘇聯儼然成為華約組織成員國的“家長”。
1965年至1968年,勃列日涅夫參加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東德、保加利亞等華約國家會議時,不斷重復一句話:“……鞏固作為全世界一切革命力量和解放力量的堡壘的第一個各國大家庭”,既然勃列日涅夫把華約組織說成“大家庭”,他就成了這個“大家庭”的家長,他對華約組織每個成員國的建設都會指手畫腳,甚至派兵干預別國的內政,對于不聽話的國家,蘇聯也會進行打壓。
1968年,阿爾巴尼亞因不堪忍受勃列日涅夫的“家長式”做法,率先退出了華約體系。蘇聯對于各個華約體系成員國內部問題一味打壓,卻看到不到存在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