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2歲新生回應被質疑浪費資源 將以身作則作為育兒方式未必有錯

5424

作為這所學院歷史上年齡最大的新生。有人稱贊他“活到老學到老”,也有人質疑他“浪費教育資源,應該把機會留給年輕人”。

魯新林說他注意到很多網友都在說他在“浪費教育資源”。他尊重不同意見,但不認同這種觀點。

于是在9月15日,魯新林回應記者稱,被質疑浪費資源是一種誤解,原因有二:很多學院和高職院校未能完成招生計劃;國家倡導學習型社會。

他說他是響應國家政策按正常程序的大學,上大學是他個人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他重返大學的舉動對他的家庭和當地的學習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有些親戚朋友勸孩子的時候,會拿我舉例子,說你看你們這些小孩子,他這么大了還堅持學習上學,為什么不早點上學。我也希望能起到這樣的帶頭作用。”

魯新林說他并沒有過多考慮自己的專業能不能有用,也不能用常規思維去考慮,因為這個年紀上大學并不是什么常規事件。

2001年,國家取消了25歲的高考年齡限制,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非常豐富,很多學院和高職院校生源不足是現狀,所以不存在“浪費”。魯新林“活到老,學到老”,示范效果很好,將以身作則作為育兒方式未必有錯。

國家倡導學習型社會,未來幾年將會有更多的高三考生去大學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人們的觀點將趨于一致:終身學習有益健康。就像魯新林說的“反正人一定要往前走”“能往前走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