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世界酒業大會”上,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志國談到啤酒未來走向時表示:啤酒企業必須“主動化”,不主動化就會“被化”。
金志國首先分析了當前“危機四伏”的商業環境:方面,面臨著經濟蕭條、金融危機、經濟一體化;國內方面,有經濟發展大勢帶來的壓力、自然災害的壓力、金融政策導致的壓力、行業的壓力、勞動力政策的壓力、人民幣增值的壓力。不過,受新時代文化生活崛起的影響,啤酒需求越來越大,國內外商業環境使啤酒行業形成了“空間大、速度快”的發展現狀。
分析未來5年啤酒行業增長率,金志國認為,經濟發展從“求量”向“求質”轉變,未來5年的增長率可能保持在5%—7%之間,因此,啤酒行業增長率也將基本維持在5%—7%左右。
啤酒行業經歷了1996年—2002年間的資產兼并發展階段和2002年至今的資本兼并發展階段,形成了多頭并進的局面,且國外資本巨頭攜巨資進入國內啤酒行業,加速了啤酒行業的整合步伐。面對這種局面,啤酒企業何去何從?金志國認為,啤酒企業必須“主動化”。
金志國分析,未來經濟將從單純追求數量、追求GDP增長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為重視質量、環保、強調、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方式。經濟發展在追求質量的過程中加強環保、資源消耗管理力度,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啤酒行業也將降至5%—7%之間。隨著發展,各行業必將向寡頭壟斷發展,啤酒行業經過整合較終也將形成5—7家寡頭壟斷市場的局面,行業競爭模式將由產品戰轉向質量戰、由價格戰轉向品牌戰。在這種競爭中,如果不主動參與化,就會“被化”。
“啤酒企業要建立供應鏈協作關系,而非單打獨斗,由產品競爭走向品牌競爭,由市場競爭走向資本競合,才能在化征程中獲勝。”金志國較后說。
青島啤酒作為我國具有百年歷史的民族品牌,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出口;1993年,在香港成功上市;2002年,與世界前列大啤酒制造商美國安海斯-布希定向增發融資,進行了戰略合作,目前,已經成為了美國市場銷售前列的品牌,完成了初步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