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管嬰兒與普通嬰兒對比智商、體質都不同專業的解釋在這里

5424

對于未知的事物,人們往往會抱有極大的恐懼和猜測。

如今距離試管嬰兒技術出現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很多人仍覺得相較于普通嬰兒,試管嬰兒在智商、體質等方面都有差別,甚至有說法稱“試管嬰兒存在先天缺陷,活不到45歲”。

同事小張結婚4年多,遲遲要不上孩子,夫妻倆身體檢查又沒有問題,眼看年齡越來越大,小張就和愛人商量去做試管。

誰成想卻遭到婆婆的劇烈反對,婆婆堅稱“試管嬰兒智商低、身子弱,壽命受影響”,婆媳倆鬧得不可開交,差點要離婚。

難道真如婆婆所說,試管嬰兒有很多缺陷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其實試管嬰兒技術和有些人想象中并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試管嬰兒”那些事。

什么是試管嬰兒技術?

試管嬰兒技術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俗稱,即采用人工方法讓卵細胞和精子在體外受精,并進行早期的胚胎發育,然后移植到母體子宮內發育而誕生的嬰兒。

因此,“試管嬰兒就是在試管中長大的嬰兒”無疑是個愚昧的誤解,和普通嬰兒一樣,試管嬰兒也是在媽媽的肚子里發育、長大,準媽媽同樣要經歷十月懷胎之苦,二者的區別,只在于精卵結合,以及早期的胚胎發育過程發生在體外。

自1978年7月25日,全球首名試管嬰兒在英國誕生起,如今試管嬰兒技術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

其中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解決了因女性因素導致的不孕問題,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解決了解決男性因素導致的不育問題,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可以從生物遺傳學的角度,幫助人類選擇生育最健康的后代,真正實現優生,同時也為有遺傳病的夫妻提供了生育健康孩子的機會。

試管嬰兒比普通嬰兒智商低、體質弱?

其實從試管嬰兒技術的原理我們不難發現,試管嬰兒和普通嬰兒沒有本質區別,試管嬰兒也并不會比普通嬰兒多出一些生理缺陷。

幾十年時間過去,世界首名試管嬰兒路易斯布朗早已長大成人,并且通過自然懷孕成為了一名母親,1988年出生的我國首名試管嬰兒鄭萌珠也已經大學畢業工作,無論是智力、體質,還是其他方面,她們與同齡人都沒什么區別。

2003年,歐盟曾做過一份關于試管嬰兒的跟蹤調查,報告顯示試管嬰兒和自然孕育出生的孩子一樣健康,在身體、智力、心理發育以及社交能力等方面都很正常。

2009年,美國也曾進行一項較大規模的研究,結論同樣為試管嬰兒和自然懷孕的孩子并無實質性差異,其成長過程、工作和生活都與普通人沒有區別。

此外,雖然我國試管嬰兒樣本較少,但原衛生部也有相關統計數據,試管嬰兒與普通嬰兒發生出生缺陷的概率并沒有顯著差異。

所以從實際情況來看,試管嬰兒技術對孩子的智力、體質等方面不會產生影響,如果夫妻本身確實存在不孕不育的問題,選擇試管嬰兒技術并不不可。

試管嬰兒技術不能“包成功”,自然孕育才是最優解

盡管試管嬰兒技術已經有了幾十年的發展,但它并不意味著“包成功”,即便是一些技術水平比較好的生殖中心,成功率也僅有50%左右,而且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女性年齡、子宮和卵巢條件、其他疾病等因素的影響。

一般來說,25歲到35歲女性“做試管”的成功率要高于30%-40%的平均水平,少部分能達到50%乃至于更高水平,但如果年齡超過35歲,成功率就會逐漸下降,等到40歲時,成功率只有20%

此外,試管嬰兒技術并非毫無風險,比如在試管嬰兒的操作準備過程中,需要進行藥物促排卵(用藥物刺激多個卵泡同時發育,來獲得更多的卵子受精),少部分女性對促排卵藥物過于敏感,卵泡發育數量過多,可能會造成卵巢過度應激綜合征,出現腹脹、腹水、尿少等癥狀。

而且由于試管嬰兒技術成功率并不高,有些女性需要嘗試多次才能成功生下寶寶,過程中無論是身體層面,還是心理層面,都要承受巨大的壓力。

因此,如果夫妻正處于最佳生育年齡,身體經檢查又確實沒有問題的話,應該把試管嬰兒技術作為備選項,調整心態、自然孕育才是最優解。

結語:

試管嬰兒技術并不像一些人想象中充滿問題,試管嬰兒和普通嬰兒也沒有本質區別。

對于本身存在不孕不育問題的夫妻而言,試管嬰兒技術是“科學改變人生”的經典案例,我們大可不必對這項造福人類的技術有任何偏見。

今日話題:你聽過哪些關于試管嬰兒的有趣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