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網】呂梁山東麓、太原盆地西緣,有“秦晉旱碼頭”之稱的汾陽坐落于此。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酒就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推崇,被載入二十四史。
近期,記者來到位于杏花村的山西汾酒,探尋這家A股“白酒第一股”、山西首家參與國企改革的企業,在傳承歷史的同時,如何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篇章。
“近年來,汾酒集團認真貫徹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專注于市場結構與產品結構‘雙優化’、品質與管理‘雙提升’,推進汾酒品牌煥發新生機?!秉h的二十大代表,山西汾酒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清茂表示,山西汾酒將始終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強主業 千年“杏花村”飄香
山西汾酒文化源遠流長。伴隨著晉商的腳步,汾酒的釀造工藝被廣泛傳播。
2017年,汾酒集團簽訂了山西國企改革的首份“軍令狀”,大力推動體制與機制改革,完成了集團整體上市,曾被譽為“汾老大”的汾酒提出“復興”戰略。
袁清茂表示,“三分天下有其一”是“汾酒復興”的階段性目標,汾酒在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還要帶動整個清香品類成為白酒市場的快速增長極。
按照規劃,2022年至2024年是“汾酒復興”的第一階段,非常關鍵。袁清茂認為,山西汾酒具有改革優勢、品類優勢、產品線優勢和市場優勢等四大優勢,這為汾酒向白酒行業第一陣營進軍、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產品線為例,汾酒作為清香型白酒,口感受年輕消費者青睞。近年來,清香型白酒市場占比持續提升,從國際市場看,清香型白酒與國際流行的烈性酒口味最為接近,市場潛力巨大。公司擁有“汾”“竹葉青”“杏花村”三件中國著名商標,產品線覆蓋多價位段,結構具有層次性、多樣性、互補性。
2021年,山西汾酒牽頭清香型白酒、露酒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發布與國際接軌的青花汾酒企業標準。2022年3月,公司公告稱,擬投資91億元建設實施汾酒2030技改原酒產儲能擴建項目(一期),項目占地1932畝,建設工期計劃為三年。該項目建成后,將有效提升汾酒原酒產、儲能力,公司預計新增年產原酒5.1萬噸,新增原酒儲能13.44萬噸,直接助力汾酒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山西汾酒還持續構建可追溯系統,逐步完善從田間到餐桌全鏈條可追溯體系,積極推動汾酒生態產業鏈閉環運行。截至目前,公司原糧種植面積達110萬畝,綠色高粱基地認證產量突破23萬噸。
2022年以來,公司積極應對疫情對生產經營的沖擊,穩產保供,多措并舉強鏈補鏈;統籌公司內外部資源,提前預判產品材料需求,積極穩定供應關系。公司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1.44億元,同比增長28.32%;實現歸母凈利潤71億元,同比增長45.7%;營收和利潤已超去年全年水平,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重創新 育老酒新“魂”
走進汾酒的發酵車間,記者注意到,這里延續著“地缸發酵”的傳統工藝:深1.2米、直徑0.8米的圓形陶瓷缸埋入地下作為發酵容器。這種發酵方式可以將“糧”“土”分離,有效隔離土壤中有害細菌對酒醅的浸入影響,反映出糧食發酵的香味,使酒醅更加干凈、衛生。
在堅持傳統釀造工藝的同時,汾酒也在積極開展與釀酒裝備提升、產品風味解析、釀酒微生物資源綜合利用等相關的研究。公司通過深化與產學研單位的戰略合作關系,依托江南大學、中國科學研究院、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等科研平臺,加快推進項目研發。2021年末,公司以優異成績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評審,科技創新實力再上新臺階。
近年來,公司還持續強化現場管理,狠抓生產效率,合理調配資源,實現了生產系統高效運轉,保障了優質原酒生產儲備。同時,通過加強大數據運用,與華為、華潤數字化轉型戰略合作,進一步提高公司內部數智化應用水平。
謀“復興” 擴清香“版圖”
談及未來發展方向,袁清茂認為,山西汾酒將始終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汾酒品牌已經到了爬坡過坎的關鍵突破期,品牌力能否充分彰顯,直接影響著汾酒的發展質量。未來三年,是汾酒的重大戰略發展期,我們要強化品牌引領,苦練內功,乘勝追擊,向更優結構、更好效益、更高質量進發?!痹迕錆M自信地說,汾酒會繼續專注市場和產品結構的優化,以及品質和產品結構的提升。要講好汾酒故事,在消費者心中形成“品牌烙印”。
袁清茂表示,“汾酒復興”是幾代汾酒人持續不斷的追求,為早日實現這個夢想,公司將堅持增強戰略定力、深挖文化內涵、深化國企改革、強化風險防控。
上市公司應積極建立以價值管理為核心的上市公司管理體系,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袁清茂表示,山西汾酒將進一步完善價值管理制度機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優化市場信息傳遞機制,加強信息披露管理能力水平。進一步注重價值創造和經營,深入分析企業管理薄弱環節,提高經營效率,健全內控體系,推進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價值創造和經營能力和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