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網】“三箭齊發”后,土地市場有所回暖,且拿地企業中出現了“股王”茅臺的身影。
據遵義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披露,12月2日,該中心成交了2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競得人均為貴州茅臺置業旗下的遵義文康置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遵義文康置業”),總成交價10.54億元。
企查查顯示,遵義文康置業成立于2022年11月23日,法定代表人為劉世仲,注冊資本為11億元,由貴州茅臺酒廠(集團)置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簡稱“貴州茅臺置業”)全資控股。
而貴州茅臺置業是茅臺集團進軍地產投資領域的平臺,成立于2012年1月15日,注冊資金15.56億元,致力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大型綜合商業地產等方面的開發、經營。除遵義文康置業以外,貴州茅臺置業旗下還有兩家全資子公司,分別為貴州茅臺酒廠(集團)三亞投資實業有限公司和貴州茅臺酒廠(集團)貴陽高新置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該兩家子公司分別成立于2013年和2012年,注冊資本為9.95億元和1.42億元。
有分析指出,遵義文康置業成立不足10日即拿下了遵義兩宗地,且注冊資金恰好覆蓋此次拍地所需金額。以此觀之,該公司或是專門為此次拍地所成立的項目公司。
發力康養
企查查變更記錄顯示,遵義文康置業成立之初的名稱為“貴州茅臺酒廠(集團)遵新文旅康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5日后才變更為現名。
“該公司此后發展的主營業務形態或與文旅、康養有關??叼B旅游是不少地方大力推動的新產業,而貴州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茅臺集團利用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布局相關產業,有利于活絡當地的經濟環境,”分析稱。
茅臺為何此時發力房地產?天使投資人郭濤指出,茅臺集團有大量的現金儲備,銀行利率及理財回報率較低,缺少交好的投資出口。當前,房地產行業已處于市場底部,呈現日漸回暖跡象,投資風險已較低,吸引茅臺集團加碼房地產業務。
廣東省城鄉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宇嘉亦提到,茅臺集團作為貴州省最大的國企,在市場下行的情況下依然擁有較好的業績表現,其充沛、可持續的現金流使其有能力進行房地產開發。
資料顯示,遵義文康置業拿下的上述兩宗地皆位于遵義市新蒲新區播州大道南側,屬于商住用地(商業建筑面積不超過5%),兩幅地塊總出讓面積28.33萬平方米。出讓年限為居住70年,商業40年,幼兒園50年。
李宇嘉指出,貴州茅臺集團此次拿地打造商業廣場,一方面可以對當地區域開發、城市建設進行反哺,也可以作為自身的推廣平臺。此外,茅臺鎮作為知名的旅游景點,能夠獲得貴州省政府有力的扶持。貴州茅臺集團同樣借此資源,將當地的旅游業務與白酒產業相結合起來,打造出一條適合加快當地城鎮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優化的可行道路。
十年“涉房”史
這已不是酒企茅臺第一次“涉房”。
回溯可知,早在2011年時,茅臺就曾明確表態,將房地產列為幾個主要多元化目標之一,并在該年拿下兩個房地產項目。一是以3.66億元代價競得的貴陽商業項目地塊,總體量17.9萬平方米。該地塊后被建成貴陽茅臺國際商務中心,于2014年入市。其二是,位于北京的北環中心一二期。
2012年,貴州茅臺置業注冊成立,并以9.4億元的價格獲得了三亞海棠灣一宗地,意圖打造高端旅游度假村。該項目于2014年開工奠基,但進展并不順利。2017年,茅臺曾對三亞項目責任單位及負責人進行問責,多位領導被直接免職。按計劃,該項目本應于2019年6月投入試運營,但截至目前,該項目已拿地十年,依舊未正式開業。
兩年前的8月,茅臺還曾與萬達集團達成共識,表示要在產品推廣、文化傳播以及工業旅游開發等方面廣泛合作。9月,茅臺與格力地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主要涉及茅臺在格力地產免稅平臺的產品合作及地產文旅產業兩大板塊。同在9月,茅臺還與綠地集團達成了合作共識。彼時,綠地希望借助茅臺集團在貴州的影響力,拿到更多價格優惠的項目,且綠地同時參與了貴州建工的混改,進一步深化基建領域項目的合作。茅臺方面則希望鞏固與綠地的國際商貿展銷平臺,搭建聯盟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茅臺雖在房地產領域布局多年,但側重點傾向于商業、酒店等業態,住宅項目少之又少。今年1月,茅臺旗下第一個商品住宅項目貴陽茅臺廣場才正式開盤,推售561套住宅,包含建面約130-190平方米大平層、130平方米復式,毛坯交付,均價約1.3萬元/平。但開盤當天推售結果不算理想,據克而瑞貴陽數據顯示,貴陽茅臺廣場開盤當天僅實現62套去化,去化率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