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馬褂白酒價格表及圖片
這個酒沒喝過,白酒好像是東北喝的比較多一點,但是現在也基本上喝啤酒了,現在喝的比較多的,玉泉方平,農墾人,黃馬褂
黃馬褂白酒價格表及圖片大全
這款黃馬褂酒市價十元一瓶。
清代黃馬褂值多少錢
清朝身份象征的黃馬褂,到了晚清卻成了爛大街的東西是因為一件事件的發生導致的——太平天國運動,因此冒出了很多黃馬褂,所以爛大街的黃馬褂就貶值了。
因為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大部分湘軍和淮軍的主要將領都作戰有功,為了嘉獎他們,于是他們都被賞賜了黃馬褂,這種原來只有特定的人才能享有的殊榮也因為被頻繁地使用,人人都有,漸漸地爛大街,也就失去了黃馬褂的價值。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人穿了黃馬褂就能免去一死,其實,黃馬褂有很多特殊的功效,但是最突出、最重要的功效還是——類似免死金牌的特效。在古代,顏色的劃分是很嚴格的,有的顏色的衣服只能皇宮貴族才能享有,但是如果得到了皇上的特殊是可以穿的。貧民老百姓只能穿黧黑色的衣服。在封建王朝時期,黃色是皇權的顏色,尋常百姓是不能亂穿的,誰敢穿黃色,小命都沒有了,更別說什么 黃馬褂了,所以由此可見,黃馬褂非常的罕見。
御前大臣或者御前侍衛才可以穿黃色的衣服,其實還是為了皇上。只有在他們隨著皇上出行的時候才能穿,因為在皇帝出行會讓他們穿上黃馬褂,一片明亮的黃色,顯得非常的氣派,一看就知道是皇帝駕到了,眾人皆知。其次,有功勞的人也可以穿黃馬褂。比如說將領立下了汗馬功勞,皇帝就獎勵他們黃馬褂,對于得到賞賜的人來說,這是一種榮譽和身份的象征。
因為太平天國運動,人們可以很容易地得到黃馬褂的賞賜。跟太平軍作戰有功的人也會被賞賜黃馬褂,一場戰役下來,可能人手一件了吧。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街小巷上的黃馬褂越來越多。最后就不值錢了,所以才導致了晚清大街上都是黃馬褂。
白大褂酒多少錢
白事簡簡單單辦理,紅事緩辦,能推遲就推遲,不收禮,不坐席,拒絕鋪張浪費,人死不能復生,生前多孝順,比死后大操大辦要好,大操大辦都是給活人看的,紅事要熱熱鬧鬧,但是也要有度,疫情尚未結束,還是謹慎辦理,酒席數不超過5桌,如需超過需要報備
黃馬褂白酒的價格表
野史比較多,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野史。
先秦野史
一、帝國逸聞
1、黃帝向素女學房中術
2、堯以圍棋教子
3、禹不甘獨宿
4、商紂王發明胭脂
5、商紂王建"酒池肉林"
6、周文王吃兒子的肉羹
7、齊桓公授意管仲創設妓院
8、衛昭伯娶庶母為妻
9、衛靈公與男寵"分桃"
10、楚懷王初置七夕
二、后妃韻事
1、妃授秘決于舜
2、禹帝女作酒
3、妹喜好聞裂繒之聲
4、商王妻婦好善武
5、妲己喜淫事
6、妲己發明炮烙之刑
7、西施的洗澡水名曰"香水泉"
8、鄭袖計取美人鼻
三、宮廷儀規
1、黃帝始創冠冕制
2、先秦的宗廟禮儀
3、先秦時的殉葬制度
4、周代脫履上殿
5、商周時的飲食等級禮儀
6、周代的后妃制度
7、春秋戰國互換人質制度
四、宮禁探奇
1、先秦時的宮殿--前朝后寢
2、先秦帝王嬪妃的來源
3、周代首創內廷機構
4、周代嬪妃與帝王共寢講究日辰
秦漢野史
一、帝王逸聞
1、秦始皇四出巡游
2、秦始皇大殺宦官
3、漢高祖自創"劉氏冠"
4、漢高祖與宦者共寢
5、漢高祖制定"奉圣髻"
6、漢高祖故鄉行樂
7、漢景帝誤幸唐姬
8、漢武帝金屋藏嬌
9、漢武帝立子殺母
10、王莽奉漢太后為文母
二、后妃韻事
1、漢高祖憐憫薄姬臨幸之
2、寵姬夜泣不敵一口吃大臣
3、呂后制"人彘"
4、趙飛燕掌上起舞
5、漢武帝愛妃骨節自鳴
6、上官皇后讓宮人穿"窮侉"
三、宮廷儀規
1、創"傳國玉璽"制
2、秦始皇取消"子議父,臣議君"的謚法
3、漢代皇帝大婚禮儀
4、漢后宮的驅鬼逐疫儀式
5、漢后宮皇后體檢制
6、漢代選宮女制度
四、宮禁探奇
1、漢代后宮妻妾的等級
2、漢代選美女的方式
3、漢后宮斗雞走狗
4、漢后宮曝衣曬書成俗
5、漢宮防閑淫逸的"守宮"
6、漢開宦官封侯之先例
7、漢代宦官機制
8、蔡倫不做"上床宦官"
9、漢宦官出塞惹禍患
魏晉南北朝野史
一、帝王兔聞
1、魏武帝之子以愛妾換馬
2、魏明帝為何晏擦汗
3、晉武帝為配置六宮禁民間婚娶
4、晉惠帝不識親生兒子
5、晉元帝生子大臣無功
6、晉明帝巧言辯日
7、宋武帝拆琥珀枕
8、宋廢帝命宮女裸逐
9、宋明帝借種
10、宋順帝不愿生在帝王家
11、癲癡天子高洋不認親母
12、后趙石虎后宮建"清嬉浴室"
13、后燕慕容熙啟棺交合
14、蕭寶卷喜歡抓老鼠
二、后妃韻事
1、薛夜來化"曉霞妝"
2、甄皇后梳靈蛇髻
3、吳大帝的愛妾因傷更美
4、魏宮四美人
5、魏宮女莫瓊樹發明蟬鬢
6、魏靈太后追念楊白花
7、楊皇后為夫擇嬪妃
8、潘妃開店酤美酒
9、徐娘雖老猶多情
10、鄭櫻桃妒忌成性
11、北齊胡太后私通沙門
12、樂昌公主破鏡重圓
隋唐野史
一、帝王逸聞
1、隋煬帝送庶母同心結
2、隋煬帝喜愛"來夢兒"
3、隋煬帝厚葬侯夫人
4、隋煬帝臨幸江都
5、唐高宗建鏡殿
6、武則天幼時看相
7、武則天夢斷雙翅
8、唐玄宗以餅試太子
9、唐玄宗觀鏡言瘦
10、唐玄宗后宮大擺"風流陣"
11、唐玄宗培訓梨園子弟
12、唐德宗被宦官蒙騙
13、唐德宗尋母
14、唐宣宗設計"魯鳳鞵"
15、唐敬宗獨創"風流箭"
16、李后主始創纏足
二、后妃韻事
1、武則天殺親女
2、上官婉兒稱量天下
3、楊貴妃極喜雪衣娘
4、楊貴妃與梅妃爭風吃醋
5、楊貴妃"洗兒"
6、楊貴妃華清池洗浴
7、梅妃生性愛梅花
三、宮禁探奇
1、隋后宮四品夫人為院主
2、隋宮廷服飾用羽毛
3、唐宮流行高髻
4、唐宮女稱為"花鳥使"
5、高力士受寵不改忠誠
6、唐宦官掌握軍政大權
7、唐宦官廢帝
8、唐宮女戰袍藏"情書"
9、唐宮女避難途中梳囚髻
宋、遼、金、元野史
一、帝王逸聞
1、宋太祖后苑彈雀
2、宋太宗抱尸哭子
3、宋仁宗的親生母親原為宸妃李氏
4、金海陵王淫殺甥女
5、宋徽宗杖上刻諫言
6、宋徽宗酒灌佞奴
7、宋高宗借用宮女選太子
8、元順帝設計龍舟
二、后妃韻事
1、花蕊夫人難做皇后
2、李宸妃墜玉釵
3、郭皇后誤傷帝頸
4、遼宮皇后分娩用綿羊
5、謝道清病后變美女
6、麗妃張阿元制作昆鐘
7、宏吉刺皇后拒臨幸
8、元嬪妃龍瑞嬌的后宮酷刑
三、宮禁探奇
1、宋宮流行蹴鞠
2、元宮大擺斗巧宴
3、宋宮的三十六髻
4、元后宮制作五云車
明代野史
一、帝王逸聞
1、明太祖不喜出身
2、明太祖睹畫思妻
3、小匠人使計欺太祖
4、明英宗不怨王振
5、明憲宗敬畏萬貴妃
6、明孝宗生于冷宮
7、明武宗宮中大放煙火
8、明武宗舉國豬禁
二、后妃韻事
1、小呂妃"對食"喪命
2、仁孝皇后作"內訓"
3、皇后的弟弟搶皇冠
4、皇太后廢神宗
5、客氏讓明熹宗斷子絕孫
6、田貴妃進諫得寵
三、宮廷儀規
1、明皇帝登極儀
2、明廷太子冠禮
3、明廷皇后受朝儀
4、明皇帝親征儀式
5、明廷頒詔儀
6、明代宮廷經筵
7、明嬪妃的殉葬制度
8、明廷皇族車輅制度
9、明后妃、宮女的冠服制
10、明代內廷刑杖
11、明代巡狩制度
四、宮禁探奇
1、皇子出生
2、選"奶口"
3、宮廷御膳
4、明宮御酒
5、明宮流行射柳之戲
6、明宮性啟蒙
五、宦官、宮女 秘莘
1、劉瑾遭凌遲處死
2、明代發達的宦官機構
3、東廠和西廠
4、宦官與宮女"對食"
5、明宮女幽閉的宮禁生活
6、魏忠賢閹割監生
清代野史
一、帝王逸聞
1、清太祖畏懼明朝假都督
2、雍正帝時使用駭人的血滴子
3、雍正帝癡迷劍術
4、雍正帝宮中置"歡喜佛"
5、乾隆帝在秘戲圖中的容貌
6、乾隆帝厚待私生子
7、成豐帝為蘭兒討饒
8、乾隆帝為母祝壽
9、咸豐帝養鹿壯陽
二、后妃韻事
1、大玉妃與小玉妃爭風吃醋
2、太后下嫁
3、慈禧太后小產
4、西太后怒撕遺詔
三、宮廷儀規
1、清廷皇帝登基大典
2、清宮冊后禮儀
3、清宮騎乘儀仗
4、殿試讀卷儀
5、皇帝大婚制
6、清朝帝后喪葬之禮
7、正大光明匾與清廷傳位制
8、清宮禁衛制
9、清廷皇后冠服制
10、皇帝服飾和御賜黃馬褂制
11、清代頂戴花翎制度
12、清廷朝珠等級制
四、宮禁探奇
1、清后宮的日常膳食
2、清宮御膳"家法"--飯菜只許吃三勺
3、清宮葡萄藏春藥
4、清宮特色宮市
5、清宮洋畫師
五、宦官秘莘
1、清代太監的品級
2、安德海出宮被殺
3、太監凈身立"婚書"
4、專管皇帝性生活的敬事房太監
黃馬褂酒是哪個公司生產的
產自河北承德。山莊老酒黃馬褂是河北省承德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山莊老酒以高粱為主要原料,優質小麥和大麥、豌豆混合配料釀制而成。
其技藝首先是培制中、高溫曲,而后采用中、高溫大曲并用續糟(或渣)配料,清蒸混燒,經發酵緩火蒸餾,掐頭去尾,中溫流酒,分段摘酒。
最后,取其精華,陶罐密封,適溫貯存,最低貯存4年以上。
黃馬褂多少錢
黃馬褂是清朝的服裝。
在清代,皇帝出門有許多“內大臣”和“御前侍衛”隨從,這些人全要穿“行褂”,帽后戴孔雀翎,還要佩刀(最挨近皇帝的嚴令不許佩刀)。根據史料記載,這些內大臣和御前侍衛所穿的行褂全部用明黃色的綢緞或紗(一般冬天穿綢緞,夏天穿紗)制成,沒有花紋和彩袖。 他們所穿的這種“行褂”就被稱作“黃馬褂”。
另外有功大臣也特賜穿著。
黃馬車白酒報價
轎子是中國古代常用的交通工具,通常由轎夫肩扛負重,也有駱駝或者騾子抬的。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除了馬車外,大多依靠它來出行,轎子在我國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傳說當年大禹治水時曾乘坐“四載”,即最初形態的轎子,學界認為是轎子由車演變而來。轎子起初叫“輿”,五代之后始稱“轎”。中國人對轎子有特殊的情懷,小客車在很多地方被叫做“小轎車”。
一、轎子的種類
轎子有木頭或者竹子制成,通常形狀為方形,外面套著帷帳,兩側各有一根桿子。一種是不上帷子的涼轎,也叫亮轎或顯轎,一種是上帷子的暖轎,又稱暗轎。
按照使用人群不同,轎子分為皇室用的輿轎、官員用的官轎和百姓用的民轎;
按照用途不同,分為走山路的,走平路的;
按照轎夫數量不同,兩人小轎最為常見、四抬轎、八抬大轎等。還有用來迎親用的喜轎,也稱花轎。
二、轎子的使用規定
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重視轎子的使用,轎子就像今天的豪車一樣稱為身份、地位的象征。在轎子的大小、帷幔的質地和轎夫的人數數量等關鍵點上設置不同使用標準。皇帝使用的轎子最為珍貴,是金頂黃轎,被稱為“輿”,因為講究排場,通常有十六個轎夫才能抬起,作為祭祀等隆重場合使用。皇后使用的轎子稱為鳳轎,在轎子的帷幔上繡上鳳,顯示尊貴的身份,也由十六人抬起。明清兩代的官吏的轎子為了避諱,帷幔不得使用紅、黃等艷麗顏色,多用藍呢或綠呢,故有“藍呢官轎”、“綠呢官轎”之稱。普通百姓平時使用轎子只能用青布做帷帳,只有迎親時才能使用有顏色和圖案的轎子。
從先秦到兩晉,轎子還是極尊貴的少數人的福利,多山的南方地區使用率明顯超過北方平原地區。轎子作為一種交通工具,在宋朝得到普及。官員出行起初都是騎馬或者乘坐馬車,但路不平常顛簸,坐起來痔瘡都要犯了,因此多傾向于這種沒有輪子的車,坐轎舒服。
明朝規定,文武官出行可以乘坐轎子作為代步工具,通常為四人轎。不得隨意使用奢侈的八人轎。清朝規定就更為細致,三品以上的漢族官員,在京城內行走,最多四人小轎,出京可以使用八人大轎,四品以下的官員只能乘坐兩人抬的小轎。從明清對于轎子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八抬大轎”前后各四個轎夫,乃是高級官員的出行標志,相當于今天的奧迪A8了。
普通人家能否使用“八抬大轎”呢?回答是肯定的,但需要用在迎親這樣的重大場合。八個人抬的大花轎,裝飾華麗,烘托出喜慶的氣氛,帷帳通常以紅色為主,也稱“大紅花轎”。新娘子坐在里面感受著幸福或者恐懼,在顫顫悠悠中即將由女孩變成人婦,只是那時轎子里沒有婚禮錄像師。現代社會里,人們漸漸回歸傳統,在不少地區又興起中式傳統婚禮,八抬大轎迎娶新娘成為新的時尚。
對于轎夫來講,抬轎子是個苦差事,需平日多多鍛煉腳掌、腳腕、肩部、腰部的負重能力。而且前后轎夫合作抬轎必須行動一致,例如用右肩抬,每個轎夫都要用右肩,累了再齊聲換至左肩。上坡下坡、拐彎抹角、平路洼路、抬轎落轎都有一致的號令和保持平衡的措施,這樣才能讓轎子走的平穩,乘轎子的人坐的舒服。
在武俠電視劇中,轎子成為殺人率極高的場所。轎簾不曾掀開,刺客的尖就直插了進去,轎內之人一聲慘叫便陰陽兩隔。因此,乘坐轎子變成了危險系數較高的行為,有仇人的江湖人士通常會備兩座轎子混人耳目。
黃馬褂酒多少錢一瓶圖片
東北90年代的好酒,遼寧省有白酒老村長,啤酒有沈陽雪花啤酒,哈爾濱的黃馬褂,龍濱白酒,延邊的頭道酒,豐谷,金達萊,榆樹大曲,德惠大曲,前郭原漿,老龍口,鳳城老窖,啤酒有紅牛啤酒,哈爾濱干啤,百威,冰川,全士百,藍帶等比較有名的啤酒,東北酒糧食酒較多,喝酒不上頭。
山莊黃馬褂酒多少錢
劇情簡介編輯
大清后宮
清,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林清領導的天理教以“奉天開道”為名攻入東華門,直搗皇宮重地,史稱“癸酉之變”。
嘉慶帝逃往熱河承德避暑山莊,留太子旻寧監國,天理教徒攻入皇宮,旻寧側福晉(小妾)鈕祜祿繡心為救丈夫脫險,身穿黃馬褂引開追兵,被天理教所俘,幸得上京進貢的江蘇按察史安聘遠相救,方才保住性命,繡心與聘遠患難扶持,決定放棄宮中尊榮,與之浪跡天涯,次年二人生下一子,取名雪臣。
然而貧賤夫妻百事哀,再加上旻寧登基成為道光帝后,一直四處查詢繡心的下落,在一個風雨的夜晚,繡心受不了聘遠一再地抽鴉片,毆打,拋夫棄子回到京城,道光帝大喜之余,封其為全嬪,次年生皇四子奕詝(即咸豐帝),晉為全妃,一時權傾后宮。
西林春之父鄂碩原為宮廷御醫,因不愿協助全妃打掉祥嬪腹中胎兒而被誣陷下獄,不久被推上了斷頭臺,一年一度的選秀即將開展,西林春有意借此為父親討個公道,其母瓜爾佳氏怕女兒入宮惹禍,私自將其配給紈绔子弟佟玉奇為妾,并偽造了殘疾證明,去內務府取消了她的入選資格,性格倔強的西林春不服母親所為,新婚之日毅然逃走,結果在半路上遇見了正趕往京城的安雪臣,雪臣本不愿多管閑事,可當他得知她是本屆秀女時,欣然答應送她入京,路上二人互相扶持,產生莫名的情愫。
西林春來到京城,選秀時間已過,再加上她的名字已經劃掉,太監劉玉貴不讓她入宮,這時,全妃路過,她見西林春貌美如花,要劉玉貴網開一面。雪臣第一次見到全妃,露出了異樣的表情。
當時宮中分了二派,一派以太后和祥嬪為首,另一派全妃為首,雙方為了獲得皇后之位而明爭暗斗,全妃自知年華老去,欲在秀女中選一人作為自己的代替品,與祥嬪一爭長短。
西林春得罪祥嬪,被貶到辛者庫為奴,其時秀女之爭也十分厲害,富察蘭軒因為不識大體,被眾秀女排斥,西林春向她伸出援手,并警告她宮闈黑暗,叫她三緘其口。
西林春見自己沒有資格跟全妃競爭,一心在幕后扶持蘭軒,而她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來自蒙古的貴族后裔博爾濟吉特景珍。
景珍自幼與全妃的侄兒驍騎營都尉榮廣海青梅竹馬,原本是很好的一對,然而時值蒙古部落衰退,景珍肩負父親的使命,一心要成為寵妃,拉攏清廷和蒙古的關系,無奈之下只好與榮廣海分手,西林春,蘭軒,景珍懷著各自的目的心照不宣地結為姐妹。
大清后宮
大清后宮
全妃在選秀大典上沒看到西林春,十分失望,她以為她落選了,遂把目光集中在了美麗的蘭軒身上。
廣海常找借口入宮與景珍私會,無意間看到烏蘇嬤嬤因西林春違反宮規而懲罰她,榮廣海出手相救,并求西林春為他魚雁傳書,二人互談心事,成為很好的朋友。
雪臣為見母親隨喜榮升戲班進宮,與西林春重逢,本以為可以成就一段佳話,奈何西林春一心報仇,拼命壓抑自己的感情,令雪臣如墜迷霧,而此時的廣海卻因景珍的絕情,把一顆心完全寄托在西林春身上,三人陷入感情糾葛。
蘭軒在西林春和全妃一明一暗的協助下很快得到了道光帝的注意,不想卻引來祥嬪的嫉妒,她設計惡整蘭軒,使蘭軒在獲得道光帝侍寢的當晚,單獨過了一夜,成為宮中眾女的笑柄。
心無城府的蘭軒頓時氣極敗壞,她無意中得知祥嬪與戲子杜菊笙有染,不跟西林春商量,私自將此事揭發,結果祥嬪被秘密處死,兔死狐悲,蘭軒亦成為宮中諸女排斥的對象,為了讓蘭軒很快成為道光帝的新寵,西林春開始秘密布置一切,景珍得知她們的計劃,施巧計使全妃看出蘭軒有取而代之之心,全妃大怒,故意找借口將蘭軒關起來,雪臣見蘭軒可憐,買通御醫,說她患有隱疾,蘭軒逃過一劫,被趕出宮。
景珍機關算盡以為自己會獲得全妃的賞識,沒想到全妃卻搶先一步發現了引君如甕的西林春。
此時,鴉片流毒于世,道光帝在全妃的支持下,任用徐云哲,提倡禁煙,太后鈕祜祿氏多年煙癮難斷,認為全妃故意與她為難,遂想方設法要除掉她,祥嬪一死,令她元氣大傷,不過她很快注意到了有能力與全妃一較高下的景珍,在太后的安排下,景珍成了靜貴人,繼而因為懷上龍胎,被封為貴妃。
心急如焚的全妃加緊訓練西林春,希望能借她挽回道光帝的心,雪臣不知西林春的圖謀,一心想讓全妃計劃失敗,遂故意與西林春交好,不想二人卻陷入情網,越陷越深。
道光帝出外打獵,全妃安排西林春跟去,并秘密布置好一切,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西林春得知其父之死與全妃無關,決定拋棄一切跟雪臣私奔。
全妃的眼線得知一切,報告全妃,全妃不容許有人破壞她的計劃,遂派出大量殺手,欲殺了雪臣,令西林春回心轉意。
就在殺手出動的時候,一把玉簫令全妃發現雪臣是她的兒子,她當即出宮,欲阻止殺手,不想晚了一步,雪臣的馬車已被追到了懸崖下。
飄雪的夜晚,西林春在宮外等了雪臣一夜,結果等來的卻是他的死訊……
西林春因雪臣的死而消沉,她隱隱察覺此事跟全妃有關,于是假借討好全妃,趁機刺殺,結果反被全妃勸下,全妃告訴西林春,雪臣生平最大的愿望是禁煙,她希望西林春能協助她禁煙,西林春念及雪臣的恩情,只好同意留在全妃身邊,全妃以八字不合為由,斷了道光帝納西林春為妃的念頭,其間廣海一直在西林春身邊默默守候,西林春感到欠他許多。
轉眼五年過去了,中宮空閑已久,道光帝故意安排全妃之子奕詝和靜貴妃之子奕訢和自己一起狩獵,全妃一早得到消息,與太監串通,終于令兒子脫穎而出,不久道光帝下旨封她為皇后。
全后考慮到西林春多年辛苦,欲為她和廣海主婚,沒想到,就在成親的那一天,多年沒有出現的蘭軒忽然光臨,她帶了一個人來——剛剛從戰場上打了勝仗回來的札爾凡,他和當年的安雪臣長的一模一樣,只是完全記不清前塵往事了。
西林春再度陷入愛與恨的糾纏中,其間她忽然發現蘭軒是京城的最大的煙販子,她和景珍勾結,正醞釀著一場巨大的陰謀,而爾凡正是她的幫兇。
面對情與義,愛與恨,西林春不知該如何抉擇,而全后卻在此時趕她出宮,要她在蘭軒的抱月樓里臥底,再次面對昔日熟悉的面容,西林春百感交集,而爾凡也因為西林春的一再失常而注意到了她,蘭軒視爾凡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豈能容西林春掠奪她的地位,于是又一場水深火熱等待著西林春。
經過重重波折,爾凡終于記起了他是安雪臣,同時也揭露了他是黃爵茲安排在蘭軒身邊的臥底身份,蘭軒死于非命,全后和雪臣的關系也面臨著揭穿的危險,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太后親自出馬將全后賜死。
西林春欲與爾凡離開皇宮,不想道光帝卻提早一步賜了爾凡毒酒,幸虧奕詝念及爾凡乃同母兄弟,秘密將其送往日本,西林春在宮門口等了一夜,再度失去了爾凡的音訊。
不久,道光帝駕崩,八國聯軍打進來了,廣海為掩護西林春而死,歷盡千辛萬苦找來的爾凡找不到西林春,而這時,西林春正坐著廣海給她準備的馬車離開了皇宮。
很多很多年以后,爾凡一直在尋找西林春的下落,在某一天的早晨,他和友人經過第一次和西林春相遇的地方,二人擦肩而過,爾凡相信,總有一天他會找到她的,而西林春也懷著同樣美好的愿望,二人越走越遠,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