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看到寶寶時,媽媽的內心一定是充滿了幸福感,但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媽媽隨著而來的是危機感和疲憊感。
尤其是在這個即將換季的時間里,要保護寶寶的健康可不是一件小事。
寶寶手腳涼涼的,是真的冷了嗎?
身為寶媽要比寶爸更加重視孩子的健康,當寶媽摸到寶寶手腳冰涼時,內心的第一反應是寶寶是不是冷了?
于是便根本不經過思考,開始給寶寶進行添加衣物的方式進行保暖策略,可到最后發現,越是細心,越是擔心,反而越容易讓寶寶生病。
確實,有點常識的寶媽應該知道,里三層外三層給寶寶增添衣服反而更容易讓寶寶出汗,甚至更容易讓寶寶感冒。
這是因為寶寶的年齡小,汗腺還沒有發育完善,再加上小寶寶天生就不是省油的燈,特別好動,希望上躥下跳,所以,衣服穿得越多,對寶寶的影響更大,而且在寶寶出完汗后再把衣服脫掉,甚至更容易受涼感冒。
所以說,寶寶手腳涼涼的就真的冷了嗎?就真的需要增添衣服嗎?
答:不一定。
要知道,判斷寶寶冷不冷跟判斷大人冷不冷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手腳涼在大人身上都不一定是因為冷所造成的,更別說是在孩子身上了。
因此,通過寶寶手腳判斷冷不冷,這是不對的,應該從以下兩個部位判斷。
通過下面這兩個部位可以判斷寶寶冷不冷
后頸部
想要判斷自家寶寶冷不冷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手去摸一下寶寶的后頸部。
如果寶寶后頸部溫度正常,那么就說明寶寶不冷,身體的溫度也是正常的,但相反寶寶后頸部溫度很高,那么就說明寶寶熱了,但如果寶寶后頸部是涼的,就說明寶寶冷了,所以可以根據寶寶的后頸部進行判斷冷不冷。
寶寶的后背
寶寶的后背雖然被衣物所包裹著,但也是可以從寶寶的后背進行判斷的。
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寶媽可以把手伸到寶寶衣服里去摸后背,如果后背出汗了,那么說明寶寶熱了。
如果寶寶后背溫度正常,那么說明現在穿著正好,但如果寶寶后背溫度較低,那么就說明寶寶冷了。
由于寶寶年齡小,沒有辦法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冷暖,而且就算能表達,有些家長和長輩也不相信,抱著認可讓寶寶熱,也不想讓寶寶凍著的想法去給寶寶穿厚厚的衣物,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要知道,寶寶的身體是很敏感的,穿多了熱得難受,穿少了還容易感冒,因此,家長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判斷寶寶的溫度,應該用科學的做法去做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