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可以用于改善腸道環境、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然而,對于益生菌的使用,很多人存在著不少的疑惑,比如“益生菌能一直吃嗎?要吃多久?”接下來,我們一一解答。
一、吃益生菌需要“斷斷續續”
益生菌是一種生物制劑,也是一種活的微生物,它們在腸道內生長繁殖、形成菌群,影響腸道健康。雖然益生菌無毒副作用,但腸道的環境極易受到干擾。如果過度依賴益生菌來調節腸道微生態,反而可能打亂腸道功能。此外,長期食用益生菌,腸道中的好菌也會逐漸“飽和”,失去原有益處。因此,我們可以讓腸道菌群適度調節,建議用藥周期為1-2個月左右,然后適度休息后再使用。
二、益生菌的劑量要跟據“個人情況”而定
益生菌攝入是需要一定的量,才能發揮良好的調節作用。而益生菌的劑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個人狀況的影響,如體重、年齡、性別、生理期等。由此看來,量體裁衣,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用藥劑量,有利于更好發揮益生菌的作用,防止劑量過大或過小帶來負面影響。
三、吃益生菌有“禁忌癥”,慎用!
即使益生菌是一種天然的代謝產物,使用范圍非常廣泛,但是,有些“禁忌癥”我們依然需要關注,如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免疫缺陷、血液病、酸中毒等癥狀的患者,以及正在使用抗生素或放療化療等藥物的患者,因為這些情況下,患者的健康狀況和腸道環境出現擾動,益生菌的治療作用可能會受到影響。因此,對于這類患者,不建議盲目使用益生菌治療。
四、吃益生菌也要有講究,體貼腸道“口味”
清淡而穩定的“飲食習慣”,也是良好的腸道保健方案之一。正常人每天腸道自我更新速度在3-4天左右,細胞除了依賴基礎營養素外,還需要維持菌群的生長環境,所以多吃蔬菜、水果,堅持攝入足夠的水分和膳食纖維,有益于糞便的軟化,穩定腸道環境。
不同種類的益生菌在不同程度上能夠起到維持腸道平衡的作用,所以,如果有選擇地決定開展益生菌食療,需要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含有多種不同種類菌株的益生菌產品。此外,還要注重培養腸道內的“脆弱生物”,包括善玉霉菌,消化酶等,從而提高腸道免疫力。
綜上所述,雖然益生菌是安全有效的保健品,但合理使用更是王道,避免盲目涮口感。益生菌也有“保質期”,因此,選擇益生菌時,需根據自己的情況有規律使用,才能更好地發揮調節作用。同時,搭配清淡健康的飲食習慣,可進一步提高腸道健康水平,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