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過,三伏天要來了!
三伏天是指從夏至后第十天,到立秋前一天的這段時間,氣溫居高不下,酷熱難耐。許多人在這段時間里容易中暑,身體不適,因此有“三伏貼”等應對方法。那么,三伏天究竟從什么時候開始呢?
一、“伏天”與“三伏”區別
先解釋一下,“伏天”與“三伏”的區別。
“伏天”是指在二十四節氣中,夏至前后,有三個庚日,分別為初伏、中伏、末伏。
“三伏”則是指從初伏到末伏這段時間。劃分標準是中國基本國情中的“地氣溫度及物候情況”。也就是說,通過分析氣溫高低、物候情況等,在歷法中劃定伏天,從而得到三伏天的時間段。
二、歷史上劃定三伏天的依據
在古時候,三伏天的劃定是根據“天文氣象”的標準進行的。
據《太陽歷法》記載,我國古代規定,夏至日后的第11、12、13天分別稱為“初伏”,“中伏”和“末伏”,這三段時間統稱為“伏日”或“三伏天”。
三、當今劃分類似但略有變化
《中國新修訂的農業氣象災害分區》對三伏天有比較詳細的劃分,其中的初伏、中伏、末伏時間也略有不同。
首先,劃分基準是中國地區氣象資料。具體時間是:
初伏:夏至過后十天(2020年時間為6月26日)至20天(2020年時間為7月6日)。
中伏:20天(2020年時間為7月7日)至30天(2020年時間為7月16日)。
末伏:30天(2020年時間為7月17日)至立秋前一天(2020年時間為8月7日)。
四、夏季氣候特征
了解三伏天開頭的時間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調節身體和避免中暑,下面來了解一下夏季的氣候特征。
1.高溫
夏季氣溫高、雨量多、濕度大,氣溫平均在26℃以上,是全年最熱的季節。
2.多雨
夏季降雨量在全年有較大比重,但一次性強降雨往往與高溫天氣并存,可能引發洪澇等災害。
3.濕度大
夏季濕度大,氣溫高濕度大,人體散熱困難,容易引發中暑、熱傷風等疾病。
以上就是三伏天開始的時間和相關知識,希望大家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能享受夏季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