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流產常見且安全,但其成功與否往往需要細心呵護與監測。了解藥流的分階段反應,找出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或許是讓藥流成功的關鍵。
一、服藥階段
1. 血量增加,腹痛逐漸加強。服藥時間一般在醫生指導下2-3日,服藥期間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出血和腹痛,多以寒戰、頭昏、乏力、惡心等不適癥狀為表現,持續時間約12-24小時。出血增多,腹痛加劇,即表示流產的開始。
2. 腹痛減緩。服藥后24~72小時,流血增多,經期量甚至更多,腹痛劇烈,多持續6~8小時,隨著流血量的增加,腹痛程度逐漸減弱。
二、治療階段
3. 子宮清空。出血量在此期間由多變少,逐漸結束,而流出的組織越來越少,到最后就處于暗紅色或棕色分泌物的階段,持續時間可長可短。有時大血塊的排出往往是卡在子宮口的組織及血塊順利排出的信號,見紅期到了,便意味著子宮內沒有任何遺留物。
4. 安全期關注。流產后一個月內,女性處于容易感染的狀態,如后期有不適癥狀,可重新就醫,確認子宮內腔情況。
針對藥流,有一些注意事項:
盡量在別人家中避免藥物流產,以免產生醫療垃圾;
藥物流產不是自然流產,需與醫生密切溝通并按指示操作;
不要隨便用其他人的剩余藥物,劑量不足或過剩都會導致不良反應。
藥物流產可靠、高效,但需女性本人的配合、飲食調理、情緒平衡等體質治療輔助,相信在醫生、家人的支持下,每個女性都有勇氣度過這段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