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多美滋(Dorabot)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引起了廣泛關注。多美滋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為B端客戶提供全球物流解決方案,曾被譽為“中國機器人領域獨角獸”。然而,僅短短幾年時間,多美滋就宣布將退出中國市場,這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一、政策環境變化
1.1 中國政府收緊敏感領域外資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吸引了大量的外資進入。不過,由于機器人在國家安全、國防等方面存在較高的敏感性,近年來中國政府也開始收緊對敏感領域外資的管理。多美滋的退出背景中,有兩個因素不容忽視。
首先,立法機構收緊了對外資在核心技術領域的政策。《外商投資法》和《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先后出臺,該法規中規定了外商投資禁止進入的行業和業務,關于半導體、核心部件、云計算、物聯網、機器人、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涉及國家安全和重要領域的高技術產業,提出了更高層次的安全審查標準。
其次,最近幾年中國加強了對機器人等高新技術產業的監管。2016年,《工業機器人產品質量監督檢驗規程》出臺,要求所有機器人企業在銷售前進行質量檢測,并獲得出具質量證明書;2019年開始實施的《專用機器人監測檢測與預警系統》也要求機器人生產廠商在生產和銷售前向國家專用機器人監測檢測與預警系統提交設備信息相關資料。
以上種種規定都給外資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1.2 中美貿易戰加劇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中美貿易戰。2018年7月的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中國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其中就包括對美國進口的機器人等產品加征關稅。這種情況對多美滋等進口機器人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據了解,中國是多美滋的最大市場,約占其全球銷售額的70%,而美國則占20%。
與此同時,互為最大貿易伙伴的中美之間的技術戰也不斷升級,多美滋或許也在考慮到未來的市場前景。
二、市場環境變化
在多美滋即將退出之后,不難發現機器人領域競爭日趨激烈,行業整體形勢并不太樂觀。
2.1 機器人市場變動
2017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增長31%,2018年受貿易戰影響,市場增長放緩至20.8%。萬平方公里副總裁肖清說,2019年機器人市場增長將繼續放緩甚至跌至一位數。
雖然市場增速出現下滑,但機器人產業本身正處于快速發展期,競爭十分激烈。不僅國內,而且國際機器人市場也出現了諸多新的進入者,如Cepton、Lumotive、Aurora Innovation、Nauto等公司都在新興技術和應用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2.2 機器人領域競爭加劇
機器人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除了多美滋之外,一些公司也在退出。
2018年3月,優必選宣布關閉日本分公司和深圳研發中心,裁員幅度超過200人,主要是因為市場增長放緩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因素;
2018年5月,百度宣布關閉百度機器人事業部,裁掉了一半的員工;
如今,多美滋的退出也反映了國內機器人領域市場的激烈競爭和越來越嚴峻的環境。
三、公司自身因素
另外,從公司自身來看,多美滋此次退出離不開負責人員的頻繁變動,導致管理層不穩定,長期發展戰略難以拓展;還有一些企業自身管理不善,導致出現了一些品質問題。
同時,多美滋的核心產品——機器人也存在一些技術瓶頸,比如導航、視覺識別、控制算法等方面,技術和商業模式層面的不斷調整也可能會導致投入成本增加。
綜上,多美滋退出中國市場的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綜合作用,招致問題的幾率較大。出走乃故事常態,但我們更需要關注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中國正在積極推進的“雙一流”綜合實力提升計劃,服務和裨益整個機器人產業的政策將陸續出臺,為產業正規化營造良好氛圍和范本,眾所周知,當一方面極力逼迫另一方離去,停留在原地不斷調整本身,成為新浪潮的之王,似乎更能體現長遠眼光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