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出血狀況的分類
在分娩后的最初6周內惡露是產婦體內剩余的羊膜、胎盤等分解物和陰道組織雌激素影響下造成子宮內膜的脫落,其顏色和量都有特點,一般從鮮紅色轉為棕色到黃白色到臭白色,量也逐漸減少。如果產后惡露干凈了,突然又有鮮紅色的出血,可能需要引起注意,如果還有伴隨發熱、腹痛等癥狀,可能是因為并發癥導致。
1.產褥熱
產褥熱是在分娩后7天到第3周內發病,由于羊膜、胎盤分娩后死組織分解而釋放的毒素,通過黏膜吸收,影響體溫調節中樞,使得體溫升高,大多在39度以上,嚴重者還會有意識障礙、體位不穩、心肺功能不全等情況。
2.子宮收縮不良
分娩后子宮需要恢復到原來的狀態,這個過程需要幾個星期的時間,如果因為宮縮功能不足,導致惡露排不干凈,堆積在子宮內,就可能導致產后出血。
3.剖腹產
剖腹產因為沒有經過產道擠壓,會導致子宮內膜較厚,需要更長時間收縮,所以也會出現產后出血情況。
4.子宮內膜異位癥
有些情況下,子宮內膜并沒有全部排出,存在于其他地方,例如輸卵管、卵巢等部位,這種情況被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癥,會導致類似月經般的出血。
5.陰道和外陰損傷
分娩過程中,陰道和外陰很容易受到損傷,如果修復不及時或者不徹底,都會導致出血情況發生。
Tips:產婦最初2天的惡露是比較多的,而后每天都會慢慢減少,正常惡露每日70ml左右,超過100ml就需要注意。如果突然出現了大出血情況,一定要盡快就醫。平時也要注意,營養均衡,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尤其是生理期間,避免性行為和泡澡等危險行為,避免子宮受到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