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新聞報道都在強調早產問題,然而人們對早產的定義似乎并不太清晰。事實上,一般護理手冊通常將早產分為四個類型,分別是極早產、非常早產、中度早產、和稍早產。其中,“稍早產”一般指胎齡在35周至37周的嬰兒。
因此,我們可以回答以上問題的答案是:35周大的胎兒被定義為“稍早產兒”,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孩子就可以安全出生。根據研究,稍早產兒在接下來的發育當中也有相當高的風險,需要特別護理。
接下來,我們將詳細介紹35周早產兒的護理要點。
一. 呼吸道健康
早產兒的呼吸系統發育不足,常常需要幫助呼吸。因此,在出生后的幾周內,他們需要接受專業人員的觀察,以確保呼吸系統穩定。如果需要,醫生會在新生兒床旁邊安裝呼吸機,幫助孩子呼吸。另外,醫生還會檢查孩子的氧氣水平,以確保他們的身體吸收足夠的氧氣。
二. 保暖
早產兒的體溫調節能力不夠,很容易失溫。因此,在出生后幾天,醫生/護士會為他們提供額外的保暖,例如暖毯、額外的衣服或帽子。在床上,他們還可能會躺在溫暖的被子里。
三. 飲食
早產兒的飲食需要更多的關注,因為他們的食道沒有完全發育,不能吃固體食物。最初,養分和藥物會通過靜脈輸液輸送到孩子的體內。后來,母乳或配方奶將成為主要的營養來源。
四. 監控
早產兒需要接受更頻繁的監測,以確保身體健康。醫生和護士會密切關注孩子的生命體征,例如心率和呼吸。
結論
早產兒的護理需要更多的時間和關注。雖然35周早產兒的成活率已經相對較高,但他們的發育和健康狀況需要在接下來的幾周或幾個月內持續關注。如果你的孩子是早產兒,尋求專業醫療和家庭支持可以幫助你更好地面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