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是指嬰幼兒(0-3歲)出現每日大便次數增多、糞便量減少、糞質稀薄、顏色變化、臭味增強的現象。小兒腹瀉是常見病之一,嚴重時會誘發脫水、電解質失衡和營養不良,甚至危及生命。下面是小兒腹瀉的常見原因及護理措施。
一、病因分類
1.細菌感染性腹瀉:如沙門氏菌、腸道致病性大腸桿菌、霍亂弧菌等
2.病毒性腹瀉:如輪狀病毒、諾如病毒、口腔炎病毒等
3.寄生蟲性腹瀉:如賈第鞭毛蟲、藍氏賈第鞭毛蟲、鉤蟲、絳蟲等
4.藥物性腹瀉:如抗生素、奶糖素等藥物使用
5.食物性腹瀉:如不潔食物、過多食用生冷食物、過敏食物等
二、護理措施
1.飲食護理
(1)控制進食量。寶寶應多次少量進食,并以易消化、清淡、無刺激性、水分多的食品為主,如米粥、面粥、清湯、蒸蛋等。
(2)添加鹽分。腹瀉后寶寶會大量失水和電解質,適當添加適量的食鹽可促進電解質吸收和水分平衡。
(3)忌辛辣、油膩、難消化、寒涼等刺激性食品,如生冷食物、油炸食品、生蔥、生姜、辣椒等。
(4)適度補充水分。寶寶每日進食的總水量應達到1200-1500ml,可適量補充淡鹽水、糖鹽水、橙汁、椰子汁等。
2.保持清潔
(1)每次更換尿布前先用清水或溫開水洗凈寶寶的肛門和外陰部,切勿反復擦拭。
(2)勤換濕尿布,保持局部皮膚清爽干燥,使腸道感染不至向輸尿管、腎臟擴散。
3.藥物應用
(1)口服蒙脫石散、清腸劑等能吸附和清除腸道內致瀉因素,減輕腹瀉癥狀。
(2)口服質子泵抑制劑或H2受體拮抗藥,減少胃酸分泌,改善胃腸道癥狀。
以上是小兒腹瀉的常見原因及護理措施,家長們需及時發現寶寶腹瀉的癥狀,采取相應措施,積極預防和治療。如果情況較嚴重,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