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期:吐奶常見且無害
吐奶是指母乳或人工奶喂食后,嬰兒口中噴射出奶液。新生兒期,吐奶是很普遍的現象,因為胃部還未完全發育,食道括約肌功能也比較弱,尤其是在喂食過程中,嬰兒吞咽過程會受到外界刺激,如吸氣、嗆咳等,可能導致吐奶,并無需過于擔心。一般來說,吐奶嬰兒在不影響正常體重和生長發育的情況下,無需治療。
產后1-6個月:要留心嬰兒喂食姿勢
雖然嬰兒吐奶是正常現象,但如果不注意喂食姿勢,吐奶的情況可能會更加嚴重。在喂奶的時候,要確保嬰兒頭部高于胃部,可以墊一個小枕頭或抱枕,讓嬰兒的口和乳頭垂直。如果嬰兒吃得太快,也會導致吐奶,可以控制下嬰兒的進食速度,適當給他間歇時間、讓他打個哄,緩解一下進食緊張的狀態。
產后6個月-1歲:開始輔食要慢慢來
早期輔食時,嬰兒在口感和消化方面還要逐漸適應,很容易造成吐奶。開始喂輔食時可以先從半固體的物品開始,如稀粥、米糊、餅干、蒸蛋等,慢慢增加到稠、細小的磨碎食品和軟塊狀食品。空腹時不要喝太多水,否則輔食會落在水里被沖淡,會造成消化不良,出現吐奶的情況。
產后1歲以上:正常吞咽進食加強訓練
嬰兒的消化系統基本上在1歲時成熟,也就不太容易吐奶了。此時可以逐漸轉移到食物塊狀、高纖維和高營養密度的食品。不過吃太多的奶制品、糖果、餅干等高脂、高糖食品會導致便秘、腹瀉、消化不良、腹痛、惡心等不適,進而出現反胃嘔吐,因此要適量進食、注意營養平衡。
結語:
吐奶是嬰兒生長過程中的常見插曲,一般情況下不會影響嬰兒的身體健康,但在喂食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嬰兒的身體姿勢、進食速度和進食量,以及食物的選擇,防止食物從胃部逆流,造成嘔吐。如果嬰兒反復嘔吐、腹瀉等情況,可以到醫院進行嬰兒胃腸系統相關的檢查和治療,以便盡早發現疾病,切勿擅自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