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低燒比高燒可怕,因為它可能是一些潛在的嚴重疾病的前兆。低燒指體溫在37.2-37.5攝氏度之間,在這個范圍內,很多病毒性感染會發熱,而這些病毒性感染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疾病,比如流感、腦炎、細菌性敗血癥等。
小孩低燒比高燒更可怕原因
高燒和低燒有一定的區別,想要辨別自家小孩究竟是低燒還是高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體溫,低于38℃是低燒,高于38℃是高燒,因此很多人會覺得說高燒更可怕,其實事實并非如此,小孩低燒比高燒可怕這是因為低燒危害更大,難受程度更高。
危害
低燒和高燒不同,小孩低燒起病緩慢,出現低燒多半是因為慢性咽喉炎患者、慢性鼻炎、慢性乙型丙型肝炎、腎炎等疾病導致,尤其是腎炎如果不及時干預,可能會發展成尿毒癥,終生難以痊愈。
另外,小孩低燒可能是因為惡性腫瘤、癌癥導致,所以小孩出現低熱的危害極大,并且低熱大多都是持續,在這一過程中小孩可能會出現脫水、代謝紊亂、代謝性重度等癥狀,對身體造成嚴重損傷。而高熱多半都是急性發病,只要及時針對疾病治療,痊愈后基本不會損傷機體,所以新手家長更要警惕小孩低燒。
難受程度
小孩低燒病程長,持續時間長,治療到痊愈需要很長的時間,大多數都要住院治療,才能盡快恢復,病程延長,寶寶治療時間也比較長,這期間寶寶需要不停的抽血檢查和輸液,對寶寶來說更難受。
而高燒一般都是由炎癥所造成,只要消炎成功后,高燒很快也就退了,寶寶不用反復扎針輸液,也不用長時間服藥,對于寶寶來說更輕松,所以為了避免寶寶不適,寶寶無論是低燒還是高燒,一定要及時采取治療措施。
低燒多長時間不處理有危險
低燒可能會可能會持續出現五天到一個禮拜,寶寶如果出現低燒,并采取降溫措施后,體溫在三天的時間內仍沒有消退跡象,并且有病情加重的情況,需要及時處理,如果處理不及時可能會導致其他身體疾病出現。
但是家長要注意每個寶寶的體質不同,病情嚴重程度也不同,口服退燒藥24小時后,寶寶體溫仍未恢復正常,最好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并進行詳細的檢查,篩查是否存在其他潛在疾病。
低燒不退需要警惕四種疾病
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低燒不退一定要引起重視,因為低燒不退可能是感染類疾病、結締組織疾病、惡性腫瘤、以及其他方面疾病導致,為了避免病情加重,需要及時救治檢查,以下是四種疾病的詳情介紹。
1.感染類疾病:如肺結核、腦炎、腦膜炎、支氣管炎、感染性胸膜炎、泌尿系統炎癥、生殖系統炎癥等。
2.結締組織疾病:如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3.惡性腫瘤: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淋巴瘤等。
4.其他方面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川崎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