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當今國際酒飲市場的潮流,最流行的詞非“ Nolo”(No-and Low-Alcohol,即無酒精和低酒精)莫屬。
在這一領域,啤酒和烈性酒在多年以前早已先行一步,相比之下葡萄酒在這方面的動作要晚得多,但眼下正在迎頭追趕。IWSR研究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Nolo葡萄酒的銷量增長了4.9%,預計2020年至2024年的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7%至8%。
市場咨詢公司Fact.MR估計,到2027年,全球無酒精葡萄酒市場的價值將超過100億美元。無酒精葡萄酒已經成為澳大利亞發展最快的飲品類別,2020年超過450萬澳元,并且正在以每年800%的速度增長。
在這一潮流的推動下,歐盟委員會近日宣布,在即將于2023年1月1日進行的下一次歐盟共同農業政策(CAP)改革的框架內,允許地理標志(GI)和原產地保護(PDO)體系生產酒精度低于8.5%的葡萄酒。
種種跡象表明,“ Nolo”葡萄酒正在全世界范圍內迅速流行起來,但這股潮流能不能在中國市場流行起來?
歐盟批準降度釋放了什么信號?
“歐盟在酒精度方面放寬IGP和PDO葡萄酒的標準,意味著認可脫醇這一技術和概念的同時,降低了消費者飲用與嘗試的門檻,從而順應全球市場對于低度和無酒精葡萄酒不斷增長的需求。” 曾在法國葡萄酒業工作多年,并為中國各大產區和20多家中國精品酒莊提供釀酒顧問技術支持的克洛維斯(CLOVITIS)國際釀酒顧問團隊創始人廖曉燕女士對此解讀說。
英國無/低酒精飲品專家Christine Parkinson MW認為,歐盟這一決定“無疑將改變葡萄酒行業的游戲規則”。“人們肯定會購買他們經常喝的某個酒莊(或某個產區)酒款的低度版本,但目前還買不到。我認為這個政策一旦實施,閘門就會打開,因為需求的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