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兒童,是指智力發育遠遠落后于同齡人的兒童。他們往往對生活中的常識、語言、社交等方面難以理解,甚至無法自主進行自我保護。這些孩子在與外界交流時會有更高的溝通難度,很難保證生活自理能力,這些問題對他們日后的生活與成長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盡管國家在近年來對于智障兒童的照護有很大的改善,如這些孩子有機會參與義務教育,甚至免費治療等等,但是仍存在一些智障兒童因為各種原因未能得到足夠的關注和照顧,而陷入困難之中。
一方面,不少家庭有智障兒童成員,他們的家長會面臨種種壓力和困惑。家長需要幫助孩子進行投入支援,但是有時,他們也需要調整好自身狀態,優化自己的生活,放緩自己的心跳,以便能更好的與孩子相處。
另一方面,則是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歧視、不被關注”現象。這些兒童可能因為明顯的表現與同齡人不同,而面臨同齡人的嘲笑、調侃或感到心理不適,因此,需要我們的社會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懷。
此外,在義務教育中,智障兒童的求學路上也是充滿各種障礙。隨著教育“質量”要求的提高,不少學校不乏對學生成績和能力的評價。這種“關注成績”的模式,給智障兒童上課和考試帶來很大的困難。因此,在授課和考試環節,可結合實際,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和實用技能。同時,需要針對不同需要,為他們提供男女分班、縮小班級等措施。
如何更好地關心智障兒童?
1.引導家長,建立家庭傾聽互動的渠道
家長的支持和陪伴,是智障兒童得以接受社會關懷和教育的關鍵。建立家庭傾聽互動的渠道,是幫助家長建立和智障兒童間溝通和互動的基礎。這種交流的方式,無論一般家長還是照顧殘障等特殊群體的家長,都需要掌握。
2.推廣智障兒童友好禮儀,熟練掌握與智障兒童交流的技巧
智障兒童與同齡人的語言,不是簡單的成年人和兒童之間交流的寬松程度所能適應的,需要實地操作,熟練掌握相關對策,如學習智障兒童友好禮儀,學習和他們交流時應該避免的錯誤行為以及面臨他們時該如何表達愛心等等。
3.普及智障兒童談話的方法,進行個性化的交流
不同的智障兒童在理解語言和社交方面的差異十分大,有的可能根本不會回應你,甚至不會理解什么是語言。因此,進行個性化定制,采用一種可替換、一種眼神溝通、一種表情語言等方式,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關愛,沒有距離和離別等。
在關注智障兒童時,還需要搭建一個多元的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建立一個公共重視、不歧視的制度和法規。同時,要充分尊重智障兒童的需求、理解他們的困難,以切實有效的措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