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針灸后五大注意事項匯總(禁止洗澡只是其中一點)

5424

患者在采用針灸治療之后要注意,針灸后身體上會有一些針孔,所以不要盲目洗澡,最好是等到針孔愈合后在淋浴,否則容易造成感染,而且針灸之后最好是選擇休息,此時穴位受到刺激之后,全身的脈絡都已經打開了,身體得到更好的休息才能夠保證治療效果更好,同時也要注意保暖,此時風寒容易入侵身體,從而引發感冒,所以想要針灸治療效果更好就要對這些引起重視。

針灸后有五大注意事項

針灸屬于一種中醫理療方法,是中醫治病保健常見的一種手段,針灸可起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扶正祛邪等作用,針灸雖然好,但是在做針灸時有許多注意事項一定不能忽略,以下是針灸后的注意事項:

1.禁止洗澡

針刺后皮膚表面可存在針孔,短時間內還未完全愈合,建議當天盡量不要洗澡,洗澡時水中的病原體可能進入針孔,容易引發炎癥感染,其次,熱水還會導致毛細血管擴張,引發出血,若不利于傷口恢復。

2.避免劇烈運動

針灸后不要進行劇烈的活動,打球、游泳這類活動千萬不能做,因為劇烈運動后可能大量出汗,汗液在針孔表面可能引發細菌生長,導致感染,還會引起針孔部位疼痛,引起不適,建議靜養休息一個小時左右,然后再進行其他活動,這樣可以提高療效。

3.避免受涼

針灸后24小時內避免接觸冷水,同時要注意保暖,避免針刺部位受涼,最好不要吹風、吹空調,因為從中醫角度來說受涼可使外邪侵襲機體經絡,引發局部僵硬、疼痛等不適,反而不利于疾病恢復,針灸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4.避免搔抓

針灸后應避免在局部進行搔抓、摩擦等,手上有很多細菌,在搔抓的過程中不僅會造成皮膚損傷,還可能引起感染,所以針灸后建議大家盡量不要搔抓患處,如果覺得癢可用棉簽沾酒精點涂在瘙癢的地方。

5.注意飲食

針灸后不要飲酒以及吃的過飽,這可能會可能會導致皮膚充血、出血或嘔吐等癥狀,同時也不要進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此類食物可能影響治療效果,還可能刺激胃腸道黏膜,引發不適。

針灸是一種我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方法,是一種“內病外治”的療法。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用不同的針具、艾條、艾蓉來刺激人體的輸血和經絡。應用一定的操作法來治療各種疾病。

針灸的禁忌事項

針灸帶給人體的好處非常多,但如果在針灸之后不引起重視,可能會沒有治療效果,反而還會引發身體不適,那么進行針灸的患者就需要明確針灸的禁忌事項。

針灸因為需要刺激穴位,對于人體的健康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在針灸時也有一些禁忌,需要做針灸的患者可以提前注意一下,避免在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有需要的可以看看:

  • 過于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饑餓者最好不要做針灸,以免出現暈針,加重不適;

  • 嬰幼兒囟門部、風府、啞門穴等穴位禁止針刺,以免損傷嬰幼兒大腦和神經;

  • 孕婦腹部、腰骶部,以及合谷、三陰交、昆侖、至陰等穴位禁止針灸,以免引發子宮收縮導致流產;

  • 患有出血性疾病者,如白血病、凝血功能障礙等不宜針刺,以免出血不止;

  • 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針刺會加重病情,不予針刺。

建議大家在針灸治療前后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并選擇最佳的針灸時間,這樣效果會更好,另外,如果在診療過程中如果出現明顯的不適,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醫生針灸各部位的功效

因為針灸是通過刺激人體不通穴位來進行治療的,那么灸的部位不同,產生的治療效果也是不同的,有需要的可以看看不同部位針灸之后有哪些功效,選擇合適的部位灸取會給身體帶來不同好處。

三陰交穴

這個穴位位于小腿肚內側,足內踝尖三寸,是肝脾腎三個部位的交回執粗,對于治療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有明顯的功效。

關元穴

位于腹部下側,人體前中間網上,也就是肚臍眼下方,此穴位有益氣補腎的功效,不僅能夠治療婦科炎癥,對于男性前列腺等病癥也有很好的療效。

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人體第四根肋骨和乳頭連線中間的部位,針灸此部位具有活血通絡、止咳平喘的功效,對于治療乳腺炎和胃部痙攣有明顯效果。

涌泉穴

涌泉穴在足底,腳趾往下彎時前方的凹陷處,這個部位具有補腎益氣、增強男性性功能的作用,對于女性畏寒、更年期綜合征也有很好的治療性。

在中醫確診是哪方面的疾病后,在對應的部位進行針灸,治療效果非常明顯。但是,針灸并非適用于任何人群,長期疲勞、精神高度緊張并患有皮膚疾病者不適用針灸療法。也不能自行針灸,要由專業醫師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