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是指發生在純母乳喂養或混合母乳喂養的嬰兒身上的黃疸,主要是由于未結合膽紅素增加引起的。研究表明,一些母親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酶水平相對較高。通過增加腸葡萄糖醛酸和膽紅素在腸中的分離,未結合的膽紅素被腸重吸收,從而增加了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負擔。那么下面為大家帶來判斷母乳性黃疸最直接的方法,3個關鍵點讓你一眼辨別。
判斷母乳性黃疸最直接的方法
1、癥狀
母乳性黃疸也是一種生理性黃疸,平時除了皮膚發黃,寶寶的精神狀態、食欲、排便都很正常,沒有病理性疾病。輕度的母乳性黃疸可以直接從皮膚上看出來。母乳喂養的嬰兒引起的黃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變黃,持續喂養黃疸現象加重,肉眼即可判斷。
2、黃疸值
如果發現寶寶的臉色發黃,可以去正規醫院查血常規,看看寶寶血液中膽紅素含量是否超過正常水平。血液生化檢查時,血清膽紅素多為< 15 mg/dl或> 20 mg/dl,主要為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其他檢查正常。
3、停止母乳黃疸會消退
停止母乳喂養3-5天后,血清膽紅素明顯下降,超過50%,可診斷為母乳性黃疸。同時,哺乳期媽媽的日常飲食要清淡,不要吃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同時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緒,堅持少量的喂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