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8項血常規詳解 血常規28項詳細解釋

5424

血常規檢測是臨床常規檢查之一,在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其中28項血常規更是一種全面的血液檢查方法,涵蓋了人體多個器官和系統功能的評估。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28項血常規的具體內容和意義。

一、紅細胞相關指標

1. 紅細胞計數(RBC):指血液中單位體積內紅細胞的數量。正常值范圍:男性4.5-5.5×10^12/L,女性4.0-5.0×10^12/L。

2. 血紅蛋白(Hb):紅細胞內含的蛋白質,為運輸氧氣的重要載體。正常值范圍:男性130-175g/L,女性115-150g/L。

3. 紅細胞壓積(HCT):指單位體積血液中紅細胞所占的體積比例。正常值范圍:男性0.40-0.50,女性0.35-0.45。

4. 平均紅細胞體積(MCV):指單位體積內平均紅細胞的體積大小。正常值范圍:80-100fL。

5. 平均血紅蛋白量(MCH):指平均每個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含量。正常值范圍:27-33pg。

6. 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指單位體積內平均血紅蛋白的濃度。正常值范圍:320-360g/L。

7. 紅細胞分布寬度(RDW-CV):指紅細胞大小和形態分布的程度。正常值范圍:11.5%-14.5%。

二、白細胞相關指標

1. 白細胞計數(WBC):指血液中單位體積內白細胞的數量。正常值范圍:4.0-10.0×10^9/L。

2. 中性粒細胞計數(NEUT):中性粒細胞是一種重要的白細胞亞群,具有吞噬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的作用。正常值范圍:1.8-6.3×10^9/L。

3. 淋巴細胞計數(LYMPH):淋巴細胞是一種抵抗感染的主要細胞類型。正常值范圍:1.1-3.2×10^9/L。

4. 單核細胞計數(MONO):單核細胞是一種吞噬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的白細胞。正常值范圍:0.1-0.6×10^9/L。

5. 嗜酸性粒細胞計數(EO):嗜酸性粒細胞是一種參與過敏反應和寄生蟲感染的白細胞亞群。正常值范圍:0.02-0.52×10^9/L。

6. 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ASO):嗜堿性粒細胞是一種介導過敏反應和寄生蟲感染的白細胞。正常值范圍:0-0.1×10^9/L。

7.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EUT%):指白細胞亞群中中性粒細胞所占的比例。正常值范圍:50%-70%。

8. 淋巴細胞百分比(LYMPH%):指白細胞亞群中淋巴細胞所占的比例。正常值范圍:20%-40%。

9. 單核細胞百分比(MONO%):指白細胞亞群中單核細胞所占的比例。正常值范圍:2%-10%。

10. 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EO%):指白細胞亞群中嗜酸性粒細胞所占的比例。正常值范圍:1%-6%。

11. 嗜堿性粒細胞百分比(BASO%):指白細胞亞群中嗜堿性粒細胞所占的比例。正常值范圍:0%-1%。

12. 白細胞壓積(PCT):指單位體積血液中白細胞所占的體積比例。正常值范圍:0.20%-0.40%。

三、血小板相關指標

1. 血小板計數(PLT):指血液中單位體積內血小板的數量。正常值范圍:100-300×10^9/L。

2. 平均血小板體積(MPV):指單位體積內平均血小板的體積大小。正常值范圍:7.5-11.5fL。

3. 血小板壓積(P-LCR):指單位體積血液中血小板所占的體積比例。正常值范圍:13.0%-43.0%。

四、其他指標

1. 紅細胞分布寬度標準差(RDW-SD):指紅細胞大小和形態分布的離散程度。正常值范圍:35.0-45.0fL。

2. 血小板分布寬度(PDW):指血小板大小分布的程度。正常值范圍:10.0%-20.0%。

3. 大血小板比例(P-LCR):指血液中大于13fL的血小板所占的比例。正常值范圍:13.0%-43.0%。

4. 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指紅細胞內平均血紅蛋白的濃度。正常值范圍:320-360g/L。

血常規是臨床上常規的檢查項目,而28項血常規更是一種全面的血液檢查方法,能夠詳細評估人體多個器官和系統的功能情況,對于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希望本文能夠對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認識28項血常規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