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指嬰幼兒排便次數異常增多或便便稀薄,能量、水分、電解質等失衡而導致的癥狀。小兒腹瀉是兒科常見病之一,多發(fā)病種包括病毒性感染、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和過敏反應等。腹瀉次數多的嬰兒和幼兒由于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易出現脫水癥狀甚至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等。
一、腹瀉的分類
1、厭食腹瀉型
食欲不振,吃少喝少,腹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
2、中等量腹瀉型
病程較長,便便次數較多。
3、臨床搶救型
由于腹瀉過于嚴重導致電解質、水分等嚴重失衡,容易出現休克、昏迷等嚴重并發(fā)癥。
二、藥物治療
1、口服腸道黏膜保護劑
(1)膳食纖維對腹瀉有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
(2)重視飲食營養(yǎng),使嬰兒腹瀉早日恢復。
2、益生菌的使用
(1)預防腹瀉治療腹瀉的常用方法之一。
(2)益生菌能恢復腸道正常菌群,增強人體免疫力。
3、抗菌藥物
(1)明確病原體,才能有效選擇藥物。
(2)注意用藥時間與劑量。
4、止瀉藥
(1)止瀉藥不宜太早使用,不應長期使用。(2)注意劑量與用藥時間。
小兒腹瀉一般不宜過度使用藥物,適當的藥物可以緩解癥狀,但過度使用會增大藥物不良反應和減弱藥物的療效。同時父母們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控制飲食,忌食帶纖維過多的食物。
2、預防疾病,定期注射疫苗。
3、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4、家庭清潔做好消毒工作,保持個人衛(wèi)生。
5、預防感染攜帶者。
總之,藥物治療不能單一地針對腹瀉癥狀進行治療,必須針對病因進行綜合療法,配合營養(yǎng)、腹瀉、黑便、電解質紊亂等癥狀,嚴密觀察嬰兒的病情,并根據醫(y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