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話說正月剃頭死舅舅,死亡幾率真沒那么高!

5424

舅舅,一個不遠不近的親戚,出門在外的你可能一年也見不到幾次,但到了每年正月,舅舅與外甥關系就會迅速升溫轉暖,甚至成為“生死之交”,那是因為民間一直流傳著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一些舅舅為了保護自己,就會聯系自己的外甥不要剃頭,那么正月剃頭死舅舅是不是真的,剃頭死舅舅的幾率有多大,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正月剃頭死舅舅是不是真的

正月不剃頭的習俗起源于1644年清廷頒布剃發令的前后,其實正月剪頭死舅舅是屬于誤傳,不剪頭的含義是“思日”,這是從明末清初開始流傳的風俗,以下就是具體介紹:


1、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源于清朝,當年剃發易服時,將漢人的頭發從前部到腦頂都給剃去,再將四周的頭發都給剃光,然后留一個小辮子剛好能穿過銅錢的眼,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金錢鼠尾,推行的媒介便是剃頭匠,清政府把全國的剃頭匠召集起來,每人發給一個掛有圣旨的吊投旗桿。

2、因為清政府的暴力執法,還打出了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的口號,于是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頭可斷發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頭來表達對明王朝的思念,實為思舊,但又不能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為了掩人耳目,由諧音訛傳為“死舅”,于是就有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一直流傳到至今。

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文化的核心是一種“人倫文化”,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樣的文化背景促使原本的“誤會"竟形成了強大的力量,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習俗的傳承應有所選擇,現代人應該與時俱進地理解春節的文化內涵,過春節由“重儀式"向“重文化"轉變,不要因為一場“誤會"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據了解,在我國南方一些大城市,正月不理發的規矩已逐漸淡化,但在我國更廣的范圍內,這一舊時“年俗"還存在,需要人們更新觀念。

正月剃頭死舅舅的幾率有多大

雖然科學證實正月剃頭是不會死舅舅的,但是關于舅舅的”正月傷亡事件“頻頻發生,事情的真相并不簡單,于是,專家決定抽絲剝繭從陳舊習俗里找出破綻,用現代科學的研究結果告訴你,正月里舅舅的死亡率有多大,以下就是具體介紹:


1、根據《分年齡組和性別的標準化中國人死亡月分布》研究報告,專家發現雖然各年齡組分性別死亡人口在不同月份分布的比重有很大差異,但其分布的最高月有明顯的集中性,因為研究對象是“舅舅”,所以專家不考慮女性數據,決定將樣本框定在50歲上下的中年男性區段,專家發現到2月是50歲以上男性死亡率最高的月份,死亡率在11%左右,而49歲以下,20歲以上的死亡率是8%左右,2月成了中老年男性名副其實的“死亡高峰月”。

2、最后專家發現男性“死亡高峰月”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首先,50歲以上男性的死亡率最主要的因素是季節,高齡男性死亡的高峰月份在2月,這可能與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在2月,人們的生活方式、心理狀態的明顯改變以及2月氣候特點綜合相關。

3、其次就是心理因素,一般在節日期間,人們的情緒較為高漲積極,他們會獲得更多家人的陪伴,但是,這段時間一旦過去,又回到以前的狀態,心理上會有落差,反而異常孤獨和低落,這些心理因素和情緒都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從而增加了“舅舅”的死亡率。

以上就是正月剃頭死“舅舅”的幾率,但是舅舅的“死亡”,當然不是因為你了剃頭,而是受當時的氣候以及各種因素影響,加速了50歲以上男性的死亡率,與提不剃頭無關,所以正月剃頭死舅舅肯定不是真的。

民間俗語科學辟謠

民間流傳著關于備孕、懷孕以及親子育兒的相關俗語,比如生孩子先見紅有福氣、正月剃頭死舅舅、臀位生娘娘命、懷孕瞞三不瞞四等,事實上大部分俗語都沒有科學依據,但也有少部分說法經過千百年驗證確實可靠,柚喜網為大家整理了各個民間俗語的科學性解讀。

  1. 家里添孩子會有老人走
  2. 盡量不要去百日宴
  3. 為什么老人說生龍鳳胎不好
  4. 貓為什么喜歡孕婦
  5. 古人說第一胎來報恩第二胎呢
  6. 流產沒滿月串門破解法
  7. 老話說臀位生娘娘命
  8. 正月剃頭舅舅的死亡率
  9. 四月虎為什么不好
  10. 老人說生孩子先見紅有福氣
  11. 懷孕瞞三不瞞四能和家人說么
  12. 一月橫抱二月斜抱三月豎抱
  13. 老一輩說寶寶太早長牙大兇

以上內容經用戶推薦由柚喜問答整理成民間俗語系列文章,可滿足大家全面了解家里添孩子會有老人走、老人說生龍鳳胎不好、貓為什么喜歡孕婦等民間俗語的科學性,為人們辟謠不科學的說法,讓各個準媽媽或寶媽能夠合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