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兒臍疝按摩推拿技巧教學,7種復位手法幫寶寶揉回去

5424

小兒臍疝是小兒常見的疾病之一,多為出生后不久發生,也有的寶寶在1~2歲的時候出現,小兒臍疝的癥狀是在腹股溝部位有可復性腫塊,有的時候臍疝可以通過按摩手法來幫助寶寶緩解,那么小兒臍疝按摩推拿技巧有哪些,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嬰兒臍疝復位推拿技巧

當孩子哭鬧以后臍疝突出,寶媽可以采用一些按摩的手術,給寶寶按摩復位,以下就是嬰兒臍疝復位推拿技巧介紹:


1、搗小天心

位置:在掌根,大小魚際交接之凹陷中。

操作:先用拇指甲掐揉之,稱掐揉小天心,然后再用食指或中指微曲,以指尖或指間關節搗之。

作用:有清熱,鎮靜,利尿,明目的作用,還可以治療驚風抽搐、夜啼、目斜視、目赤痛、煩躁不安、小便赤澀、疹痘欲出不透等。

2、推平肝

手法:自指根推向指尖,次數5-10分鐘。

功效:具有清肺平肝的作用。

3、推補腎

位置:小指末節羅紋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沿著小指從指根一直推到指尖,推100~300次。


4、推補脾

位置:拇指末節螺紋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將小兒拇指屈曲,沿著拇指的側面從指間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5、揉外勞宮

位置:在手背中央與內勞宮相對。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

操作:用拇指揉,稱揉外勞宮。揉100~200次。


6、清小腸

位置:在小指尺側(外側)邊緣,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線。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從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為清,稱清小腸;反之則為補,稱補小腸,補小腸和清小腸統稱為推小腸,此處為清小腸,推100~300次。

7、揉二馬

位置:位置在手背小指及無名指掌指關節后陷中。

手法:掐二馬穴,既用拇指指甲重按二馬穴,以不刺破皮膚為宜,一般掐5~10次。

功效:滋陰補腎,順氣散結,清神,利水通淋的功效。

以上就是7種幫助寶寶臍疝復位的手法,寶媽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學一下,但是寶媽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任何寶寶的按摩手法來幫助寶寶緩解臍疝的癥狀,建議寶寶出現臍疝的癥狀時,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小兒臍疝按摩手法視頻教學

為了幫助寶媽更好的學習小兒臍疝按摩手法,本文特意整理了關于小兒臍疝按摩手法視頻教學,寶媽可以根據教學視頻,認真學一下。

小兒臍疝按摩手法視頻教學?

以上就是小兒臍疝按摩手法視頻教學,當寶寶出現臍疝突出后,如果不予及時恢復,時間一長會造成疝內腸段的缺血性壞死,甚至腸穿孔而危及生命,因此,寶媽要重視孩子的臍疝突出,認真學習按摩手法,幫助寶寶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