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月經與女性生育之間有什么關系

5424

  月經與每一個女性都息息相關,女性朋友給它起了很多戲稱,“大姨媽”、“好事”、“倒霉”、“老朋友”……雖然每個月那么幾天的經期讓很多女性焦慮、不安、煩燥,可是它真的是女性的好朋友,因為它是女性青春和生育力的見證。

  備孕媽媽通常都以月經周期來判斷是否懷孕,如果“到日子”了月經沒來,則可能是懷孕了,但是月經與懷孕的關系卻不僅僅于此。女性月經情況直接影響著生育能力,所以每位女性不管是否準備“造人”,都應對月經有個正確詳細的了解,及時發現異常情況,進行改善與保養。

  月經初潮與生育的關系

  女人第一次月經稱為月經初潮,大多數在12~14歲時光臨,持續4~5天左右時間。遺傳因素、生活環境、飲食營養等會影響初潮年齡,極少數人會早于12歲或晚于18歲迎來初潮。

  初潮的年齡與今后的生育力有著密切的關系。大多數初潮過早女孩,如果同時伴有月經不規律問題,多可能發生多囊卵巢綜合征。如果初潮過晚,則可能是先天性卵巢功能不全或卵巢子宮發育不良。這些疾病對女性生育力有重要影響,容易導致女性婚后受孕難。

  

  月經周期與生育的關系

  月經周期不穩代表你的生育力正在降低。女性月經正常周期是28天左右,時間在21天~35天范圍內都屬于正常。如果月經周期過長或過短,都應引起重視。如果周期少于21天,很可能是因為黃體功能不足,從而出現黃體早衰。黃體功能不足會影響卵子發育,增加受孕困難。

  即便能夠幸運受孕,也易因黃體早衰而造成流產。如果月經周期超于35天,則可能存在多囊卵巢綜合征或卵巢功能低下問題。這兩種情況都會影響卵泡發育及正常排卵,增加受孕困難。月經周期不穩多與內分泌有關,應及時引起重視,并有意識保養卵巢。

  月經量與生育的關系

  月經每月按時報道并不意味著月經正常,月經量的多少也會影響生育。女人月經量因人而異,一般情況下每月月經總量應在30-50ml范圍內,少于20ml則是月經過少,多于80ml則是月經過多。月經量過多多是內分泌失調導致的,體內雌激素不足,黃體功能不足,子宮內膜大片脫落,卵泡雖然發育卻無排卵,自然就無法受孕。

  月經量過少的原因多為貧血、營養不良等疾病或精神壓力過大,過度勞累。這些原因可以通過營養調整,心理調節進行改善。但是月經量過多也可能是子宮發育不全、腫瘤、內分泌功能低下等疾病造成的,這些原因就使得受孕變得困難了。

  痛經與生育的關系

  很多女性在月經期間都會出現痛經情況,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90%以上痛經為原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多對生育沒有什么影響。但繼發性痛經多是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造成的,且病因復雜,可能是子宮發育不良,也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內分泌異常、盆腔炎等引起的,這些疾病都會影響女性生育。

  綜上便是本文的簡單介紹,由上可知,月經與生育之間的關系匪淺,所以女性朋友們對待自己的月經要上心一些!

  宮頸癌已成為威脅婦女健康的常見疾病, 位居全球女性癌癥發病率之首。我國每年約有13萬宮頸癌新發病例,占世界新發病例總數的25%左右。近日,有研究指出,陰道微生態失衡可以導致宮頸癌。

  什么是陰道微生態

  陰道微生態是由陰道內的正常菌群、機體的內分泌調節和解剖結構共同構成。健康女性的陰道正常菌群由多種厭氧菌和需氧菌構成。

  目前,已分離到29種之多的微生物,其中最重要的是乳桿菌,它在健康女性的陰道排出物標本中分離率高達50%-80%。這些陰道正常菌群使陰道局部形成弱酸性環境(pH≤4.5),可抑制其他致病微生物的生長,維持陰道“自凈”作用,與宿主、環境之間構成了相互制約、相互協調、動態的微生態平衡。

  陰道菌群的變化與宮頸病變的發生存在相關性。HPV感染,特別是持續的高危型HPV,是導致宮頸癌的最主要因素。

  

  陰道微生態失衡可以導致宮頸癌

  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宮頸癌的發生與陰道微生態失衡有關!陰道乳酸桿菌減少,以及加德納菌或混合性厭氧菌大量繁殖,產生了許多有害的代謝產物。此外,其他致癌因素,如HPV、人巨細胞病毒的感染等,聯合作用于宮頸,加速了宮頸癌的發生發展。

  引起陰道微生態失衡的因素有哪些

  一、內源性因素

  1、年齡和激素水平:不同年齡階段,激素水平的差異使陰道微生態處于動態變化的過程。

  2、月經的影響:陰道菌群的種類會隨著月經周期而發生變化。

  3、妊娠的影響:妊娠期間,雌激素主要是雌三醇逐漸升高,乳桿菌占據陰道菌群中的優勢地位。

  二、外源性因素

  1、抗生素:抗生素應用會對陰道乳桿菌產生不良的影響。

  2、性生活及避孕方式:陰道菌群會受到性伴侶數目影響,而性生活頻率對陰道菌群影響不大。口服避孕藥和應用安全套對陰道微生態無影響,而帶有宮內節育器婦女的陰道內厭氧菌的數量會明顯增加。

  3、激素療法:口服還是局部使用激素替代,均可明顯改善陰道微環境。

  4、個人衛生習慣:陰道沖洗增加了患盆腔炎、異位妊娠及其他婦科疾病的機率。

  5、種族和地理環境:種族基因遺傳、先天或獲得性免疫系統、文化、行為及飲食習慣的差異均會影響陰道菌群的構成。

  綜上便是“陰道微生態失衡可以導致宮頸癌”的簡單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為何有時女性的私處會有強烈的魚腥臭味?可能有的女性覺這是一個很隱私的為題,或者說會讓一些女性覺得非常不好意思,但是我們還是要來了解一下這個問題。

  陰道是一條長約8到10公分的圓型中空管道,是外界通往到子宮的大門,除提供愛愛生活的場所,生寶寶時新生命的必經通道以外,也是子宮抵御病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線。

  而擔負這個重責大任就是布滿整條陰道的乳酸桿菌,它使陰道呈現弱酸的優良環境,不但可以壓制陰道里面原本存在的病原菌的滋生,也可以阻擋外來細菌的侵犯,并能使陰道壁的腺體分泌功能順暢,滋潤陰道,讓子宮頸免受感染,利于精蟲的通過。

  

  魚腥臭味哪里來

  女人在排卵的時候,為了讓精蟲不受弱酸的侵蝕,便于活動,陰道桿菌會自動停止運作,并把酸性陰道變成弱堿陰道,但這種美意,卻讓蟄伏的壞菌撿到便宜,乘機起來壞事,其中最多的是陰道角型細胞,它不但會刺激陰道壁,使分泌物增加,也會自己制造一種怪味道,讓姐妹們受不了。

  而月經要來之前,由于荷爾蒙的起伏變動,或經血的沖刷,也會使陰道轉成堿性,這樣也給角型細胞另一個搗亂的機會。

  所以每位婦女每個月都有二次自然而然不好味道降臨的時段,這是很討厭的事情,好在只要你健康,它的程度就會被壓到沒感覺的地步。

  出現異味的另一方面還有細菌感染,感染因素有三:

  1、穿著不當的褲子:尤其在夏季,因為氣候悶熱,若女性又穿著密不通風、緊身的褲子,會使得私密處容易滋生霉菌。

  2、陰道環境改變:陰道環境屬于弱酸性,若女性使用不對的清潔用品,如:肥皂、沐浴乳等,也會使得私密處的細菌滋生。

  3、性行為引起:因男性的精液屬于堿性,當射精在女性陰道時,因pH值的改變,也很容易引起感染,尤其是滴蟲的感染。

  陰道炎癥導致的私處異味病癥分析

  陰道炎導致的私處異味,可能會有三種氣味,如果發展成惡臭,那么很可能是惡性腫瘤的癥狀表現,要及時就醫檢查治療。

  (1)魚腥味:有一部分陰道炎,是由陰道嗜血桿菌引起的,白帶有一股特殊的魚腥味。同時,還伴有陰道灼熱、疼痛、瘙癢、外陰潮濕等癥狀。

  (2)腥臭味:一些厭氧菌感染、滴蟲性感染或陰道嗜血桿菌感染的陰道炎,白帶常有腥臭味。

  (3)惡臭味:白帶惡臭,常常是生殖道嚴重感染或腫瘤引起的。如生殖道的惡性腫瘤、嚴重的子宮內膜炎、重度的宮頸糜爛。特別是老年婦女,如果出現白帶惡臭,而且顏色鮮紅,往往是惡性腫瘤的信號。

  綜上便是本文的簡單介紹,如若出現異味比較嚴重的情況下,首先要及時去醫院檢查,確定具體疾病針對治療;飲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以免釀生濕熱或耗傷陰血;感冒發燒等小毛病的時候,慎用抗生素;日常清潔可使用女性護理液;患陰道炎后,夫婦雙方按醫生要求要共同治療。

  有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會過度的護理自己的私處,有的甚至不知道應該怎么護理,那么今天我們來看看應該怎么護理吧!

  

  如何護理自己的私處

  1、備好自己的專用清洗盆和專用清洗用具、毛巾。清洗用具在使用前要洗凈,毛巾使用后要曬干或在通風處晾干,最好在太陽下曝曬,有利于殺菌消毒。因毛巾日久不見陽光,容易滋生細菌和真菌。

  2、用溫的清水就足夠了,不太主張用洗液。因為有的洗液會影響陰道的PH值,而且有些洗液里面會含一些化學藥物成份,有可能皮膚對它有過敏現象或者這些成份對外陰皮膚有刺激作用,那反而不好了。

  陰道有一個酸性的環境,而且還寄生了很多菌群對我們有好處,清洗陰道的話會影響這些天然的屏障。

  3、大便后用手紙由前向后揩拭干凈,并最好養成用溫水清洗或沖洗肛門的習慣。若不揩凈,肛門口留有糞漬,污染了內褲,糞漬內含有的腸道細菌會趁機拐入陰道,引起炎癥。

  4、例假期間,要用溫水勤洗外陰,勤換衛生巾,以免血漬成為細菌的培養基。

  5、清洗時不要使用堿性大的肥皂或高錳酸鉀等化學物質以免改變陰道正常的酸性環境。

  6、一般說來,大夫給開的兩種藥,一種是沖洗陰道的,一種是洗外陰的,還不是太一樣。

  洗外陰的情況下,有一些藥物確實效果非常好,清熱利濕通過中醫的原理緩解你的癥狀,癥狀重的患者會開一些沖洗外陰的藥物。

  7、孕婦不能用任何陰道沖洗劑。因為母親體內有一個精子在體內,所以整個的免疫力都會下降,經常會發生霉菌性陰道炎,如果得了霉菌性陰道炎,要用專門為孕婦治療霉菌性陰道炎的藥。不建議大家在家里隨便買沖洗劑沖洗,還是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8、生殖道感染是很多婦女面臨的疾病。它不但會給患者在身體上造成傷害,而且陰部的瘙癢、難聞的氣味及夫妻性生活時的疼痛都給患者心理上造成更大的傷害。掌握正確的衛生知識,在生活中注重預防疾病的發生,才是遠離痛苦的根本。

  另外,在夏天天氣炎熱,更容易讓女性的外陰局部出現問題,建議女性少使用不透氣的護墊,保持外陰的清潔、干燥。堅持每天更換內褲,最好是穿寬松、棉質、透氣的。

  子宮內膜的厚度是隨著月經周期的變化而變化的,那么女性在做了人流后子宮內膜厚度多少算正常?子宮內膜厚度本來就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是隨著身體的變化而變化的,我們知道人流手術對于子宮內膜的厚度是有著一定的影響的,那么人流后子宮內膜厚度都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具體的認識一下吧!

  

  子宮內膜的正常厚度

  人流過程中刮宮,對子宮內膜有傷害,就會導致人流后子宮內膜厚度有變化。專家指出一般子宮內膜厚度會由于刮宮的次數過多、刮宮手術過重,導致子宮內膜受到傷害之后,人流后子宮內膜厚度變薄,引起月經量減少的現象。所以,如在人流后出現明顯的月經量減少,就有可能是因為子宮內膜厚度的問題所導致,在出現癥狀后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1、增生期子宮內膜厚度的正常范圍:約在月經周期第5~9天時,子宮內膜很薄。

  2、分泌期子宮內膜厚度的正常范圍:在月經第15~19天即排卵后1~5天,內膜繼續增厚,腺體進一步增大與彎曲。約在月經周期第20~24天即排卵后6~10天,內膜出現高度分泌活動,腺體的彎曲與擴張達到高峰。分泌晚期時,子宮內膜的厚度約為5~6mm。

  3、月經前期子宮內膜厚度的正常范圍:約在月經周期第25~28天即排卵后11~14天,內膜的厚度減少1/5~1/3。

  4、月經期子宮內膜厚度的正常范圍:約在月經周期第1~4天,主要變化為內膜的出血與脫落。

  人流后子宮內膜厚度的變化會對女性的生育有一定的影響。人流后,月經出現在輕度減少時,可以通過測量基礎體溫的方法自我判斷一下是內分泌的影響,還是子宮的影響,如果基礎體溫是典型的雙相,說明可能有正常的排卵期,內分泌沒有問題,毛病是在子宮;在月經中期做B超測定人流后子宮內膜厚度,如子宮內膜厚度不足,可以確定是子宮內膜受到傷害造成的。

  如果人流后子宮內膜受到傷害之后,人流后子宮內膜厚度變薄,導致月經量減少,這種情況會對未來懷孕產生影響的,子宮內膜厚度直接影響孕卵的著床,也就是說沒有一個肥沃的土壤,即使其他條件符合懷孕的要求,孕卵不能在子宮內著床,因此專家指出子宮內膜厚度也是會影響。

  現在大家對于人流后子宮內膜厚度的知識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了吧?子宮內膜的厚度和女性的月經是有著密切的聯系的,如果您在人流后發現月經十分的不規律或是沒有來月經,建議您還是應該盡早的進行治療,以便早日恢復健康。

  尿路感染多發生在女性,因為女性尿道較短,容易發生細菌的侵入,發生感染。有些人還總是反反復復,久治不愈,成了門診常客。“您又來了?”當熟悉的面孔又出現在診室,無論患者還是醫生都挺無奈的。到底反復性尿路感染是怎樣引起的呢?

  什么是復發性尿感

  是指一年以內出現3次以上的尿路感染,或者半年內出現2次以上的尿路感染。本來,女性尿路感染非常常見,不必大驚小怪。但如果不去除發病誘因的話,不少人第一次發病后會在半年內再次復發,這個比例高達30%-44%。

  有四分之三的尿路感染是由大腸桿菌導致的。在復發性尿路感染中,由糞腸球菌、奇異桿菌、葡萄球菌等導致的感染也很多,治療起來相對復雜。

  

  為什么總是反反復復

  不管是窈窕淑女,或是大媽大嬸,都具備成為高危人群的潛質。

  第一、育齡期女性:如果每星期啪啪啪在3次以上的(捂臉),或采用殺精子劑方式避孕的,或15歲之前得過尿路感染的(可憐的小蘿莉),甚至媽媽姐姐妹妹等女性至親曾有多次尿路感染復發的(老媽:怪我咯?),都可能是反復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

  第二、對于大媽大嬸而言,在絕經期之后,由于雌激素的缺乏會導致尿路感染,或者排尿不徹底不干凈也會導致發病的。

  第三、一些病理狀態使尿路感染很容易復發,像殘余尿太多、膀胱膨出、糖尿病,以及以前得過5次以上尿路感染。

  需要澄清的是,即便體態過度豐腴、沒從前往后擦屁股、喜歡坐浴泡澡和沖洗陰道、來大姨媽時使用衛生棉條什么的,這些倒不是引發尿路感染罪魁禍首。

  尿路感染應該如何用藥呢

  一、藥物

  主要還是要靠抗生素。但我國的抗生素濫用、細菌耐藥和變異情況比較嚴重,在藥物的選擇和療程上更需要重視和嚴謹。

  二、初始自我治療

  一旦發現苗頭不對,患者按自己既往經驗用藥,可以更及時有效地控制病情發展。

  三、預防性用藥

  持續每天用藥,或在性生活后給小劑量的抗生素可以減少95%的復發幾率。

  綜上便是本文的簡單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