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準媽媽都知道在孕期要對腹中胎兒做B超檢查,而B超檢查有大排畸和小排畸,但是有些準媽媽分不清這兩種檢查,而且還經常弄混,所以本文整理了關于大排畸和小排畸的具體介紹,給準媽媽們當做參考,感興趣的孕媽可以簡單了解一下。
大排畸和小排畸區別
大排畸和小排畸屬于兩種不同的檢查,這兩種檢查有明顯的區別,以下就是具體的區別介紹:
1、檢查時間
小排畸的檢查時間一般是孕期的30到32周,大排畸的最佳檢查時間一般是妊娠20到24周時所作的檢查。
2、檢查項目
大排畸的檢查項目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多指、缺指、腎臟積水、腦積水等,小排畸的檢查項目包括腦積水、腎積水、多囊腎、十二指腸閉鎖、肺囊腺瘤等,主要是對中孕期大排畸進行拾缺補漏,以及發現遲發性的畸形。
3、檢查重點
大排畸的檢查重點主要是看看是否存在無腦兒、嚴重的腦膨出、開放性脊柱裂、內臟外翻、單腔心以及嚴重的軟骨發育不全等意外情況,而小排畸則主要檢查的是胎兒發育是否與孕周相符,羊水質量如何,是否受到污染,臍帶功能以及是否存在嚴重的臍帶繞頸等。
4、檢出率
大排畸的檢出率往往要更高些,一般可以發現大多數胎兒的結構異常,屬于孕期必做的檢查,而小排畸是孕晚期的補漏篩查,為生產做好準備。
綜上所述,大排畸是排除胎兒畸形的重要檢查,而小排畸主要是在大排畸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檢查,能夠讓醫生更好的判斷孕媽和胎兒的健康狀況,還是建議大家遵醫囑進行檢查。
大排畸和小排畸哪個更重要
大排畸和小排畸都是非常重要,大排畸和小排畸屬于不同類型的檢查,兩者有一定的區別,大排畸是孕期必須要做的檢查,而小排畸可以查漏補缺,一方面可以評估胎兒的整體發育,了解胎兒各臟器結構的發育情況,羊水量有無減少、胎盤的成熟度,為寶寶的健康增加一道保險。
另一方面,有些畸形在孕中期時并不能被發現,過段時間寶寶的各臟器逐漸發育完善,能夠檢查出一部分遲發性晚期畸形,所以,大排畸和小排畸有各自的檢查意義、重要性和互補性,兩個都是非常重要的檢查。
相關問答
Q:大排畸和小排畸能互相替代嗎?
A:大排畸和小排畸不能互相替代,小排畸檢查對胎寶寶心臟、肺臟、腎臟結構顯示清晰,但對四肢、脊柱顯示就比中孕期差,對拍攝面部四維成像也不如大排畸,所以大排畸和小排畸有各自的檢查意義,建議孕婦兩種檢查都做一下。
Q:大排畸做完還要做小排畸嗎?
A:大排畸做完一般還要做小排畸。由于胎兒發育是一個動態過程,在妊娠晚期仍可能發生一些異常,大排畸的正常檢查結果并不意味著胎兒將來一定會正常,因此有必要在28到34周之間去醫院進行小排畸檢查。